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目的第12页
        1.1.3 选题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9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第21-30页
    2.1 萌芽阶段第21-23页
        2.1.1 在校期间对黑格尔哲学中“人”的思考第21-22页
        2.1.2 《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哲学中“人”的质疑第22-23页
    2.2 形成阶段第23-26页
        2.2.1 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起点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2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初步形成期第24-26页
    2.3 发展阶段第26-27页
        2.3.1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起点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第26-27页
        2.3.2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人学思想的确立第27页
    2.4 成熟阶段第27-29页
        2.4.1 《共产党宣言》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证第28页
        2.4.2 《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第30-40页
    3.1 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第30-31页
        3.1.1 “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含义第30-31页
        3.1.2 对“全面发展”的理解第31页
    3.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第31-33页
        3.2.1 “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第32页
        3.2.2 “以物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第32-33页
        3.2.3 “自由个性”阶段第33页
    3.3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第33-36页
        3.3.1 人的需要的全面性第33-34页
        3.3.2 人的能力的多样性第34页
        3.3.3 人的劳动的自主性第34-35页
        3.3.4 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第35页
        3.3.5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第35-36页
    3.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第36-39页
        3.4.1 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第36-37页
        3.4.2 丰富的社会关系第37-38页
        3.4.3 全面发展的教育第38-39页
        3.4.4 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提升第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超越及前瞻性第40-50页
    4.1 对卢梭人学理论的超越第40-41页
        4.1.1 卢梭的人学理论第40页
        4.1.2 卢梭人学理论的局限性第40-41页
        4.1.3 马克思对卢梭人学理论超越的具体体现第41页
    4.2 对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超越第41-44页
        4.2.1 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第42页
        4.2.2 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第42-43页
        4.2.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思想超越的具体体现第43-44页
    4.3 与同时期及后人相比较的前瞻性第44-47页
        4.3.1 与弗洛伊德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比较第44-46页
        4.3.2 与马尔库塞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比较第46-47页
    4.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前瞻性的原因分析第47-49页
        4.4.1 紧密联系现实第47-48页
        4.4.2 始终坚持发展的视角第48页
        4.4.3 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的问题第48页
        4.4.4 在现实中实现了人与历史的统一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第50-56页
    5.1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意义第50-52页
        5.1.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第50-51页
        5.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确立人的价值提供了思想武器第51-52页
    5.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第52-55页
        5.2.1 加强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第52-53页
        5.2.2 促进全球化视域下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第53页
        5.2.3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53-54页
        5.2.4 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