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植物内生菌定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醉马草概况 | 第10-11页 |
| ·植物内生菌物种多样性 | 第11页 |
| ·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 | 第11-12页 |
|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醉马草内生菌的的分离、鉴定 | 第15页 |
| ·醉马草内生杀虫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15页 |
| ·醉马草内生菌多样性 | 第15页 |
| ·醉马草内生菌的群落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醉马草内生菌的分离鉴定 | 第17-3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3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醉马草表面灭菌 | 第18页 |
| ·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18页 |
| ·醉马草内生菌DNA 提取 | 第18-19页 |
| ·醉马草内生菌分子鉴定 | 第19-21页 |
| ·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 第21-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 ·醉马草内生菌DNA 提取 | 第23-25页 |
| ·醉马草内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5-26页 |
| ·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 第26-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醉马草内生杀虫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32-3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5页 |
| ·材料 | 第32-33页 |
| ·菌种活化 | 第33页 |
| ·菌株的液体培养及分离 | 第33-34页 |
| ·杀虫菌株的筛选 | 第34页 |
| ·杀虫菌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检测和毒力的生物测定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杀虫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35-36页 |
| ·杀虫菌株发酵浸提液杀虫活性测定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应用 16S rDNA 基因文库分析醉马草内生细菌多样性 | 第39-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 ·样品 | 第39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 ·醉马草的表面消毒 | 第40页 |
| ·醉马草总DNA 的提取 | 第40页 |
| ·醉马草内生细菌16S rRNA 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40-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 ·样品总DNA 提取和16S rRNA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43页 |
| ·16S rRNA 基因克隆文库阳性转化子的筛选与酶切分析 | 第43-45页 |
| ·基因文库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45页 |
| ·16S rRNA 基因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 | 第45-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醉马草内生菌群落结构的 T-RFLP 分析 | 第57-6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7-60页 |
| ·材料 | 第57-58页 |
| ·样品的表面消毒 | 第58页 |
| ·样品总DNA 的提取 | 第58页 |
| ·16S rRNA 基因和真菌rDNA ITS 扩增 | 第58-59页 |
| ·带FAM 标记16S rRNA 基因和真菌rDNA ITS 的限制性酶切 | 第59页 |
| ·限制性片段的基因扫描 | 第59页 |
| ·基于T-RFLP 图谱的内生菌分析 | 第59-60页 |
| ·克隆文库建立和测序及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 ·样品总DNA 提取、16S rRNA 基因和真菌rDNA ITS 的扩增结果 | 第60-61页 |
| ·基于T-RFLP 图谱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61-64页 |
| ·基于T-RFLP 图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64-65页 |
| ·对T-RFLP 图谱中主要限制性片段的定性分析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