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狩猎、野生动物驯养论文--各种野生动物驯养论文

人工饲养东北虎两种交配模式下遗传多样性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3页
   ·东北虎的保护概况第8-9页
     ·东北虎野生种群概况第8-9页
     ·东北虎的圈养保护第9页
   ·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第9-10页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学地位第9-10页
     ·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因素第10页
   ·一雌多雄的繁殖体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第10-11页
     ·多雄交配现象第10-11页
     ·配偶选择机制及其效应第11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13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3-18页
   ·采样第13-15页
   ·主要实验试剂和设备第15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15页
     ·主要实验设备第15页
   ·DNA的提取第15-16页
   ·PCR引物的选择第16页
   ·PCR条件第16-17页
   ·扩增产物的分析第17页
   ·微卫星DNA数据的分析第17-18页
3 结果第18-34页
   ·东北虎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分析第18-26页
     ·微卫星位点的扩增结果第18-21页
     ·东北虎圈养种群的遗传特征第21-22页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第22页
     ·无效等位基因第22-26页
   ·亲权鉴定分析第26-28页
     ·亲权鉴定及修正后的谱系第26-28页
     ·非父排除概率第28页
   ·世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变动的分析第28-29页
     ·期望杂合度第28-29页
     ·有效等位基因数第29页
   ·两种交配体制下的亲代群体及子代群体的遗传特征分析第29-34页
     ·两种交配方式中亲代群体内的亲缘关系分析第29-30页
     ·多雄交配方式下的子代及亲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30-31页
     ·单雄交配方式下的子代及亲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31页
     ·两种交配体制下的亲代及子代群体的标准个体杂合度(SH)分析第31-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10个微卫星标记的有效性分析第34页
   ·东北虎圈养种群世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变化第34-35页
   ·两种交配方式下的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利用对黑熊栖息地的时空尺度和食物资源的影响
下一篇: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的研究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