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由能模型的GMA磁机耦合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微致动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主要性能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7页 |
·应用器件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磁—机耦合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18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磁致伸缩的机理及其建模方法 | 第21-30页 |
·磁致伸缩机理 | 第21-26页 |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 | 第21-22页 |
·产生磁致伸缩的机理 | 第22-26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 | 第26-28页 |
·磁致伸缩特性 | 第26页 |
·机电耦合特性 | 第26-27页 |
·动态特性 | 第27页 |
·其它特性 | 第27-28页 |
·GMA建模方法 | 第28-29页 |
·Preisach模型 | 第28页 |
·Jiles-Atherton模型 | 第28-29页 |
·Smith自由能磁滞模型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磁机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30-49页 |
·自由能磁滞模型 | 第30-38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均质材料磁滞模型 | 第31-34页 |
·非均质材料磁滞模型 | 第34-35页 |
·磁机本构关系 | 第35-36页 |
·数值实现方法 | 第36-38页 |
·磁机耦合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8-40页 |
·驱动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38-39页 |
·驱动机械场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弱解形式转换 | 第40-43页 |
·爱因斯坦标记 | 第40-43页 |
·矩阵标记 | 第43页 |
·三维有限元离散化 | 第43-46页 |
·磁机耦合非线性模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模型求解 | 第49-60页 |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有限元仿真软件介绍 | 第50-52页 |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 | 第50-51页 |
·MATLAB软件 | 第51-52页 |
·模型求解思路 | 第52-53页 |
·具体求解过程 | 第53-56页 |
·模型仿真结果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测试与实验研究 | 第60-67页 |
·实验系统平台 | 第60-64页 |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实验研究 | 第64-66页 |
·输出特性实验 | 第64-65页 |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