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的形成 | 第11-19页 |
(一)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1-15页 |
1.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深刻危机 | 第11-13页 |
2. 20 世纪人的“异化和物化“的生存困境以及理论探索 | 第13-15页 |
(二) 思想理论渊源 | 第15-19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 | 第15-17页 |
2. 卢卡奇、柯尔施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 第17-19页 |
二、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 第19-30页 |
(一) “批判的唯物主义” | 第19-22页 |
1. 自然是“人化的自然” | 第19-20页 |
2. 自然是个“社会范畴” | 第20-21页 |
3. 自然“在历史中形成” | 第21-22页 |
(二) “生态危机”理论 | 第22-26页 |
1. “生态危机”的实质 | 第22-23页 |
2. “生态危机”的根源 | 第23-26页 |
(三) 自然的解放”理论 | 第26-30页 |
1. “自然的解放”的含义 | 第26-27页 |
2. “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 | 第27-29页 |
3. “自然的解放”与社会主义革命 | 第29-30页 |
三、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评析 | 第30-40页 |
(一)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30-36页 |
1. 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 第30-32页 |
2. 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的现实意义 | 第32-36页 |
(二) 理论观点的局限性 | 第36-40页 |
1. 否认自然与社会的区别,把自然融入社会之中 | 第36-37页 |
2. 否定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 | 第37-38页 |
3. 对科技作用的误解 | 第38页 |
4. 没有指出实现自然解放的具体可行的途径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