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关联机制研究 | 第21-27页 |
·金融极化和扩散的动因 | 第21-24页 |
·金融极化和扩散的结果 | 第24-27页 |
第3章 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转化机制研究 | 第27-34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27-28页 |
·金融集聚与耗散结构 | 第28-29页 |
·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转化与调节机制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历史考察——以香港为例 | 第34-51页 |
·香港金融集聚的总体发展历程 | 第34-39页 |
·香港的金融极化效应主导过程 | 第39-45页 |
·香港的金融扩散效应主导过程 | 第45-51页 |
第5章 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数据 | 第51-82页 |
·中国各区域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大小 | 第51-65页 |
·中国各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所处的阶段 | 第65-68页 |
·中国各区域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因果、转化规律分析 | 第68-78页 |
·中国在金融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78-82页 |
第6章 促进金融集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82-91页 |
·转变地区金融集聚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观念 | 第82-84页 |
·完善促进金融集聚效应产生的金融要素 | 第84-87页 |
·保障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发挥的渠道畅通 | 第87-88页 |
·协调区域间金融发展,加强金融联系 | 第88-89页 |
·建立动态的监控和调节机制,对失灵现象进行及时干预 | 第89-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98-99页 |
附录A:中国各区域金融极化指数计算原始数据 | 第99-113页 |
附录B:金融极化指数计算程序 | 第113-117页 |
附录C:其他地区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 | 第117-123页 |
附录D:七个中心区域之间金融极化指数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23-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