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1.3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2.1 项目管理的内涵 | 第15页 |
1.2.2 保险业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服务创新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2.4 保险业服务创新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2.5 国外服务业服务创新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6 国内对保险业服务创新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服务创新对保险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5-30页 |
2.1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意义 | 第25页 |
2.2 服务创新对保险业的促进作用 | 第25-27页 |
2.3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2.4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目标 | 第28页 |
2.5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项目管理视角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AHP方法的保险业服务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41页 |
3.1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现状 | 第30-31页 |
3.1.1 产品服务创新动力不足 | 第30页 |
3.1.2 没有形成科学的产品服务创新机制 | 第30页 |
3.1.3 产品服务创新缺乏个性和针对性 | 第30-31页 |
3.1.4 产品服务创新人才缺乏 | 第31页 |
3.2 保险业服务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外部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3.2.2 内部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3.3 保险业服务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35-38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3.3.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7页 |
3.3.3 构造三阶矩阵及其相对权重向量 | 第37-38页 |
3.4 计算最终权重值以及排序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50页 |
4.1 保险业服务创新的机遇 | 第41-42页 |
4.2 保险行业服务创新机制 | 第42-44页 |
4.2.1 加强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心 | 第42-43页 |
4.2.2 健全应对新经济形式的保险产业链 | 第43页 |
4.2.3 提供更加高质量、多元化的保险产品 | 第43页 |
4.2.4 加强保险产品的覆盖面 | 第43-44页 |
4.3 保险业服务创新对策 | 第44-49页 |
4.3.1 外部影响因素方面 | 第44-45页 |
4.3.2 内部影响因素方面 | 第45-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T财产保险公司江西分公司为例 | 第50-59页 |
5.1 公司简介 | 第50页 |
5.2 服务创新案例 | 第50-57页 |
5.2.1 服务手段创新 | 第51-53页 |
5.2.2 保险延伸服务创新 | 第53页 |
5.2.3 理赔服务 | 第53-54页 |
5.2.4 技术创新 | 第54-55页 |
5.2.5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服务创新 | 第55-56页 |
5.2.6 产品创新 | 第56-57页 |
5.3 对T财产保险公司案例的总结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3页 |
6.1 本研究创新点与理论贡献 | 第59-61页 |
6.2 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1-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件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