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1.1 再生水回用现状 | 第8-9页 |
| 1.1.2 再生水管网输送现状 | 第9-10页 |
| 1.2 再生水管网球墨铸铁管道腐蚀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机理研究 | 第10-12页 |
| 1.2.2 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页 |
| 1.3 再生水管网水泥砂浆内衬腐蚀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水泥砂浆内衬成分及结构特性 | 第12-14页 |
| 1.3.2 水泥砂浆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第2章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18-30页 |
| 2.1 实验水质及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 2.1.1 实验水质 | 第18页 |
| 2.1.2 水质分析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 2.2 实验准备 | 第19-23页 |
| 2.2.1 试片制备 | 第19-22页 |
| 2.2.2 电极制备 | 第22-23页 |
| 2.3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案 | 第23-26页 |
| 2.3.1 实验装置设计 | 第23-26页 |
| 2.3.2 实验方案 | 第26页 |
| 2.4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 | 第26-30页 |
| 2.4.1 电化学测量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2.4.2 极化曲线 | 第27-28页 |
| 2.4.3 交流阻抗谱与等效电路 | 第28-29页 |
| 2.4.4 电化学测试软件及参数设置 | 第29-30页 |
| 第3章 不同程度水泥砂浆内衬剥落后腐蚀对水质变化的影响 | 第30-42页 |
| 3.1 溶解性铁的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 3.2 硅酸盐溶出量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3.3 pH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 3.4 电导率和TDS的变化情况 | 第33-35页 |
| 3.5 硬度的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 3.6 碱度的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 3.7 浊度的变化情况 | 第37页 |
| 3.8 Cl-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 3.9 钙离子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第4章 不同程度水泥砂浆内衬剥落后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 第42-72页 |
| 4.1 极化曲线测试分析 | 第42-52页 |
| 4.1.1 同类试片极化曲线随时间的变化 | 第42-48页 |
| 4.1.2 同一时间不同类试片极化曲线的变化 | 第48-51页 |
| 4.1.3 腐蚀速率分析 | 第51-52页 |
| 4.2 交流阻抗谱测试分析 | 第52-64页 |
| 4.2.1 同类试片交流阻抗谱随时间的变化 | 第52-60页 |
| 4.2.2 同一时间不同类试片交流阻抗谱的变化 | 第60-64页 |
| 4.3 腐蚀垢层形貌特征 | 第64-70页 |
| 4.3.1 腐蚀垢层宏观形态特征 | 第64-66页 |
| 4.3.2 腐蚀垢层微观形貌特征 | 第66-7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2-76页 |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 5.2 创新点 | 第73页 |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3-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