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第11-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 动物麻醉的综述 | 第14页 |
2 动物麻醉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1 吸入麻醉的概述 | 第14-15页 |
2.2 非吸入麻醉的概述 | 第15-16页 |
2.3 复合麻醉的综述 | 第16页 |
2.3.1 复合麻醉的概述 | 第16页 |
2.3.2 复合麻醉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6页 |
3 麻醉的分期 | 第16-17页 |
4 动物麻醉监控的综述 | 第17-23页 |
4.1 动物麻醉监控的概况 | 第17-18页 |
4.2 镇静效果的监测 | 第18页 |
4.3 镇痛效果的监测 | 第18-19页 |
4.4 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 | 第19-20页 |
4.5 肝肾功能的监测 | 第20-21页 |
4.6 血常规的监测 | 第21页 |
4.7 血液气体的监测 | 第21-22页 |
4.8 苏醒质量监测 | 第22-23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1.1.2 实验器材及仪器 | 第24-25页 |
1.1.3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1.2.1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1.2.2 麻醉期间的监测 | 第26-27页 |
1.2.3 手术验证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 | 第27-29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0-41页 |
2.1 诱导麻醉中丙泊酚与异氟烷的用量 | 第30页 |
2.1.1 丙泊酚的用量 | 第30页 |
2.1.2 异氟烷的用量 | 第30页 |
2.2 麻醉期间的监测 | 第30-38页 |
2.2.1 呼吸循环系统指标监测结果 | 第30-33页 |
2.2.2 麻醉前后体温的监测结果 | 第33页 |
2.2.3 血液学监测结果 | 第33-38页 |
2.3 手术验证麻醉效果 | 第38-41页 |
2.3.1 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的监测结果 | 第38-39页 |
2.3.2 麻醉后苏醒质量评价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6页 |
3.1 维持麻醉时氧流量的选择 | 第41页 |
3.2 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效果探讨 | 第41页 |
3.3 异氟烷维持麻醉时浓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3.4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1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呼吸系统的影响 | 第42页 |
3.4.2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循环系统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血液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1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生化的影响 | 第43页 |
3.5.2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血常规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3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血气的影响 | 第44页 |
3.6 丙泊酚诱导复合异氟烷维持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探讨 | 第44-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