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时空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5页
        1.3.3 当前研究的特点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2.1.1 耕地第18页
        2.1.2 耕地集约利用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区位论第19页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19-20页
        2.2.3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
        2.2.4 地租理论第20-21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1-26页
    3.1 自然资源概况第21-22页
        3.1.1 地理位置第21页
        3.1.2 地形地貌第21-22页
        3.1.3 水文水系第22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3页
        3.2.1 人口状况第22-23页
        3.2.2 经济发展状况第23页
    3.3 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现状第23-26页
        3.3.1 耕地面积第23-24页
        3.3.2 耕地分布第24-26页
4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26-32页
    4.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26-27页
    4.2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27-28页
    4.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第28-29页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9-30页
    4.5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第30-32页
        4.5.1 综合评价模型第30-31页
        4.5.2 评价标准的确定第31-32页
5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第32-37页
    5.1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尺度结果分析第32-34页
        5.1.1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第32页
        5.1.2 投入强度-利用程度-持续状态结果分析第32-34页
    5.2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变化分析第34-37页
        5.2.1 投入强度-利用程度-持续状态空间结果第34-35页
        5.2.2 耕地集约利用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第35-37页
6 提高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第37-41页
    6.1 合理增加耕地生产要素投入第37-38页
        6.1.1 加强劳动力和农业机械化投入第37页
        6.1.2 控制农药化肥投入第37-38页
    6.2 保护耕地并提高耕地利用程度第38-39页
        6.2.1 保障耕地质量和数量第38页
        6.2.2 提高粮食产量第38-39页
    6.3 改善耕地可持续状态第39-40页
    6.4 各县市协调发展第40-41页
7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凤山凝析气藏压裂产能预测及设计优化研究
下一篇:THAI火驱三维物理模拟及气窜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