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4页 |
1.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2-17页 |
1.1.1 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1.1.2 中医学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1.1.3 中医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1.1.4 中医治法治则 | 第15页 |
1.1.5 中医治疗方法 | 第15-17页 |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7-24页 |
1.2.1 流行病学 | 第17-18页 |
1.2.2 病因研究 | 第18-19页 |
1.2.3 发病机理研究 | 第19-21页 |
1.2.4 临床诊断 | 第21-22页 |
1.2.5 治疗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9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24-2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25-26页 |
2.1.5 脱落、剔除标准 | 第2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2.1 实验分组 | 第26页 |
2.2.2 研究药品 | 第26页 |
2.2.3 疗效评价 | 第26-27页 |
2.2.4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8-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2.5 腰突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机理 | 第34-35页 |
2.6 腰突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药理机制 | 第35-37页 |
2.7 肝肾并重治疗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获得奖项情况 | 第51-52页 |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