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消能减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粘滞阻尼器理论与抗震分析理论 | 第17-31页 |
2.1 粘滞阻尼器理论 | 第17-23页 |
2.1.1 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原理 | 第17页 |
2.1.2 粘滞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17-23页 |
2.1.3 影响粘滞阻尼器性能的因素 | 第23页 |
2.2 抗震分析理论 | 第23-30页 |
2.2.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3-25页 |
2.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时程分析法理论 | 第26-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CFST外框筒-SCS内筒筒中筒结构抗震分析 | 第31-39页 |
3.1 模型概况 | 第31-32页 |
3.2 模态分析 | 第32-34页 |
3.2.1 振型周期和频率 | 第32页 |
3.2.2 振型方向因子 | 第32-33页 |
3.2.3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 第33-34页 |
3.3 反应谱分析 | 第34-37页 |
3.3.1 反应谱的选取 | 第34页 |
3.3.2 楼层位移 | 第34-35页 |
3.3.3 层间位移角 | 第35页 |
3.3.4 楼层剪力 | 第35-36页 |
3.3.5 楼层刚度比 | 第36-37页 |
3.3.6 剪重比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CFST外框筒-SCS内筒筒中筒减震结构抗震分析 | 第39-61页 |
4.1 减震结构的建立 | 第39-42页 |
4.1.1 模型概况 | 第39页 |
4.1.2 粘滞阻尼器参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4.1.3 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 | 第40页 |
4.1.4 粘滞阻尼器的数量与布置 | 第40-42页 |
4.1.5 粘滞阻尼器在Etabs中的模拟 | 第42页 |
4.2 选取地震波 | 第42-47页 |
4.2.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第42-44页 |
4.2.2 本文所选地震波 | 第44-47页 |
4.3 小震作用下时程分析 | 第47-52页 |
4.3.1 楼层位移 | 第47-49页 |
4.3.2 层间位移角 | 第49-50页 |
4.3.3 楼层剪力 | 第50-51页 |
4.3.4 基底剪力时程 | 第51-52页 |
4.4 大震作用下时程分析 | 第52-59页 |
4.4.1 楼层位移 | 第53-54页 |
4.4.2 层间位移角 | 第54-55页 |
4.4.3 楼层剪力 | 第55-56页 |
4.4.4 基底剪力时程 | 第56-58页 |
4.4.5 结构耗能时程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