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40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多孔碳材料 | 第14-23页 |
1.2.1 多孔碳材料概述 | 第14页 |
1.2.2 多孔碳材料合成 | 第14-21页 |
1.2.3 多孔碳材料的结构改性 | 第21-23页 |
1.3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 | 第23-29页 |
1.3.1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形式 | 第23-24页 |
1.3.2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合成 | 第24-25页 |
1.3.3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 第25-2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2 N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的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40-64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41-4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42-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0页 |
2.3.1 NDCN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45-53页 |
2.3.2 NDCN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53-57页 |
2.3.3 NDCN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57-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3 高含量N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 第64-89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6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65-6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4页 |
3.3.1 NDCF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67-76页 |
3.3.2 NDCFs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76-83页 |
3.3.3 DFT计算 | 第83-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4 N/S共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89-107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9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0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90-9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4页 |
4.3.1 NSDF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91-96页 |
4.3.2 NSDF在三电极体系下电容性能研究 | 第96-100页 |
4.3.3 NSDF在两电极体系下电容性能研究 | 第100-10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5 P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107-138页 |
5.1 引言 | 第107-10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8-110页 |
5.2.1 实验药品 | 第108-10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09页 |
5.2.3 实验步骤 | 第109-11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33页 |
5.3.1 2D-PPCN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110-113页 |
5.3.2 2D-PPCN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113-118页 |
5.3.3 2D-PPCN的电容性能测试 | 第118-120页 |
5.3.4 2D-PPCN的普适性制备研究 | 第120-123页 |
5.3.5 2D-PPCN的孔结构调控研究 | 第123-127页 |
5.3.6 孔结构对于2D-PPCNs的电容性能影响研究 | 第127-13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8页 |
6 三维多孔道P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第138-171页 |
6.1 引言 | 第138-140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0-141页 |
6.2.1 实验药品 | 第140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140页 |
6.2.3 实验步骤 | 第140-14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67页 |
6.3.1 PCS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141-149页 |
6.3.2 PCS常规载量锂硫电池测试 | 第149-160页 |
6.3.3 PCS高载量锂硫电池测试 | 第160-1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71-17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71-173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177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论文和会议论文目录 | 第177-180页 |
期刊论文 | 第177-180页 |
会议论文 | 第180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