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3-2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关于海关估价的研究 | 第16-19页 |
2、关于交易成本的研究 | 第19-21页 |
3、关于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22-24页 |
二、海关估价制度概述 | 第24-32页 |
(一) 海关估价的内涵、作用和意义 | 第24-26页 |
1、海关估价的概念 | 第24页 |
2、海关估价的作用 | 第24-25页 |
3、正确估价的重要意义 | 第25-26页 |
(二) 世界海关估价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26-28页 |
1、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7条 | 第26页 |
2、布鲁塞尔估价公约 | 第26-27页 |
3、WTO估价协定 | 第27-28页 |
(三) 我国海关估价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28-29页 |
(四) 当前我国海关估价制度简介 | 第29-32页 |
1、我国海关估价制度法律渊源 | 第29页 |
2、我国海关估价方法简介 | 第29页 |
3、关于进口货物成交价格法的介绍 | 第29-30页 |
4、估价作业的流程 | 第30-31页 |
5、海关与纳税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 第31-32页 |
三、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 第32-40页 |
(一) 交易成本的相关概念 | 第32-37页 |
1、交易成本的定义 | 第32-33页 |
2、交易成本的外延 | 第33-34页 |
3、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 | 第34-36页 |
4、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 | 第36-37页 |
(二) 交易成本理论对我国发展改革的启示 | 第37-40页 |
1、完善法律规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 第38页 |
2、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第38-40页 |
四、海关估价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40-49页 |
(一) 海关估价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 | 第40-44页 |
1、影响通关速度,增加企业时间、人力、资金成本 | 第40-42页 |
2、估价对交易成本的影响是可控的 | 第42页 |
3、估价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因企业性质、规模、熟悉程度不同而不同 | 第42-44页 |
(二) 海关估价可以保护合法竞争,降低守法者交易成本 | 第44页 |
(三) 海关估价的海关管理成本 | 第44-46页 |
1、制度构建和维护成本 | 第44-45页 |
2、价格信息采集和判定成本 | 第45页 |
3、实施估价作业的成本 | 第45页 |
4、开展价格监控与打击价格瞒骗的成本 | 第45页 |
5、争议处理成本 | 第45-46页 |
(四) 传统通关模式下海关估价中博弈双方交易成本的动态分析 | 第46-47页 |
(五) 海关估价会影响财政收入和社会成本 | 第47-49页 |
五、当前海关估价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 第49-57页 |
(一) 传统海关估价理念的制约 | 第49-50页 |
1、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和“正常价格”理念的残留 | 第49-50页 |
2、重程序正义,忽视纳税人的相关权益 | 第50页 |
(二) 估价法规、估价体制和机制的不足 | 第50-53页 |
1、估价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50-51页 |
2、价格管理体制影响交易成本 | 第51-52页 |
3、风险参数管理体制需要改进 | 第52页 |
4、自由裁量权导致执法差异 | 第52-53页 |
(三) 经济全球化、贸易多样化对海关估价的冲击 | 第53-54页 |
1、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是海关估价的技术难题 | 第53-54页 |
2、新贸易方式、交易模式对传统估价模式的冲击 | 第54页 |
(四) 反价格瞒骗的压力与孤岛治理的困境 | 第54-55页 |
(五) 税收预算的压力和严格的审计问责促使海关从严估价 | 第55-57页 |
六、全国通关一体化改变估价作业模式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 第57-62页 |
(一)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颠覆传统海关通关模式 | 第57-58页 |
(二) 全国通关一体化能够有效降低海关估价的交易成本 | 第58-60页 |
1、全国通关一体化直接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 | 第58-59页 |
2、减少非必要的程序性操作节约人力资源 | 第59页 |
3、执法尺度更统一,估价针对性更强 | 第59-60页 |
(三)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变海关估价中双方的博弈关系 | 第60页 |
(四) 全国通关一体化以后海关估价仍有改进空间 | 第60-62页 |
七、改进海关估价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建议 | 第62-69页 |
(一) 重塑估价理念,完善法律制度 | 第62-63页 |
1、让“中性”的估价理念深入人心 | 第62页 |
2、修订和完善估价法律制度体系 | 第62-63页 |
(二)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估价管理水平 | 第63-65页 |
1、将大数据等信息科技融入海关估价 | 第63页 |
2、优化信息交流机制,降低信息交流成本 | 第63-64页 |
3、优化风险价格参数管理机制 | 第64-65页 |
(三) 优化海关估价的治理机制 | 第65-69页 |
1、推动海关与商界的新型伙伴关系发展 | 第65-66页 |
2、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海关估价 | 第66-67页 |
3、加强跨部门合作治理 | 第67-68页 |
4、进一步加强国际海关合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