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关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 | 第13-17页 |
第一节“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概述 | 第13页 |
第二节 小额贷款公司刑法性质的认定 | 第13-17页 |
一、学界认定意见的梳理 | 第13-14页 |
二、小额贷款公司刑法性质的重释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关于“骗取”的认定 | 第17-21页 |
第一节 关于“欺骗手段”的认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欺骗”与“取得”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18-21页 |
一、欺骗程度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欺骗对象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关于“情节”的认定 | 第21-38页 |
第一节 司法适用现状及成因 | 第21-25页 |
一、司法适用现状 | 第21-23页 |
二、产生原因 | 第23-25页 |
第二节“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 第25-32页 |
一、损失的计算时限 | 第25-27页 |
二、损失的计算范围 | 第27-28页 |
三、担保公司损失的性质 | 第28-30页 |
四、“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具体认定 | 第30-32页 |
第三节“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 第32-38页 |
一、“特别重大损失”的认定 | 第32-35页 |
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