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前后两地股市价格联动效应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6 本文的不足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联动效应概述 | 第17页 |
2.2 联动效应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2.2.1 有效市场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2 行为因素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3 证券市场联动实证综述 | 第19-23页 |
2.3.1 国外证券市场联动实证研究 | 第20页 |
2.3.2 中外证券市场联动实证研究 | 第20-21页 |
2.3.3 国内证券市场联动实证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沪港通”两地历史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 第23-33页 |
3.1 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历史发展 | 第23-25页 |
3.1.1 内地证券市场历史发展 | 第23-24页 |
3.1.2 香港证券市场历史发展 | 第24-25页 |
3.2 “沪港通”历史发展 | 第25-27页 |
3.3 “沪港通”影响分析 | 第27-33页 |
3.3.1 沪港联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3.3.2 沪港联动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3.3.3 沪港联动对市场投资者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沪港通”下两地股市联动性实证研究 | 第33-49页 |
4.1 样本选择及阶段划分 | 第33-35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33-34页 |
4.1.2 阶段划分 | 第34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4.2 模型设立与检验 | 第35-38页 |
4.2.1 平稳性检验 | 第35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35-36页 |
4.2.3 VAR模型 | 第36-37页 |
4.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7页 |
4.2.5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7-38页 |
4.2.6 方差分解 | 第38页 |
4.3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4.4 协整检验分析 | 第39-42页 |
4.4.1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4.2 VAR模型定阶 | 第40-41页 |
4.4.3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4.5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4.6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3-45页 |
4.7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5-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5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5.2.1 对投资者政策建议 | 第51页 |
5.2.2 对相关政策制定者政策建议 | 第51-52页 |
5.2.3 对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