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阻燃型环氧树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15页 |
1.2.1 环氧树脂阻燃改性的方法 | 第13-14页 |
1.2.2 环氧树脂的阻燃剂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 有机磷系阻燃剂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含磷添加型环氧树脂阻燃剂 | 第15-16页 |
1.3.2 含磷反应型环氧树脂阻燃剂 | 第16-18页 |
1.3.3 含磷环氧树脂固化剂 | 第18-19页 |
1.3.4 含磷环氧树脂协效阻燃剂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DOPO-PHBA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 DOPO-PHBA-TGIC 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 第22-31页 |
2.1 实验原料和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23页 |
2.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3页 |
2.3 DOPO-PHBA 的合成 | 第23-24页 |
2.4 DOPO-PHBA-TGIC 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 | 第24-25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2.5.1 DOPO与PHBA的反应活性分析 | 第25页 |
2.5.2 DOPO-PHBA的结构表征 | 第25-27页 |
2.5.3 DOPO-PHBA的熔点及其与EP的反应活性 | 第27-29页 |
2.5.4 不同 DOPO-PHBA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粘度 | 第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改性环氧树脂浇铸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1-55页 |
3.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31页 |
3.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3.3 DOPO-PHBA-TGIC/DDS/EP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32-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52页 |
3.4.1 改性树脂体系固化行为分析 | 第34-35页 |
3.4.2 DOPO-PHBA-TGIC/DDS/EP 固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35-40页 |
3.4.3 动态固化行为预测 | 第40页 |
3.4.4 DOPO-PHBA-TGIC/DDS/EP 复合材料固化温度确定 | 第40-41页 |
3.4.5 DOPO-PHBA/EP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表征 | 第41-42页 |
3.4.6 DOPO-PHBA/EP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表征 | 第42-43页 |
3.4.7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表征 | 第43-44页 |
3.4.8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表征 | 第44-46页 |
3.4.9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表征 | 第46-47页 |
3.4.10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表征 | 第47-48页 |
3.4.11 DOPO-PHBA-TGIC/EP 残炭结构表征 | 第48页 |
3.4.12 DOPO-PHBA-TGIC/EP 燃烧气体结构表征 | 第48-49页 |
3.4.13 DOPO-PHBA-TGIC/EP 残炭形貌表征 | 第49-50页 |
3.4.14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固化度分析 | 第50-51页 |
3.4.15 DOPO-PHBA-TGIC/EP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4章 E-玻纤布增强DOPO-PHBA-TGIC改性环氧树脂覆铜板的制备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57页 |
4.2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所需原料与设备 | 第57-58页 |
4.2.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4.3 E-玻纤布增强 DOPO-PHBA-TGIC 改性 EP 预浸布制备 | 第59-60页 |
4.4 E-玻纤布增强 DOPO-PHBA-TGIC/EP 覆铜板制备 | 第60-63页 |
4.5 覆铜板的化学腐蚀 | 第63页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4.6.1 改性环氧树脂的凝胶时间表征 | 第63-64页 |
4.6.2 预浸布树脂含量表征 | 第64页 |
4.6.3 板材耐热性表征 | 第64-65页 |
4.6.4 板材介电性能表征 | 第65-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