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及研究文献第17-29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介绍第17-20页
        一、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介绍第17页
        二、资产证券化相关风险概念介绍第17-20页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理论假说第20-23页
        一、监管套利假说(亦叫提高资产流动假说)第20-21页
        二、风险重置假说(亦叫市场多元主体假说)第21-22页
        三、信用重建假说(亦叫信息不对称假说)第22-23页
    第三节 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第23-27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第23-24页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第24-27页
    第四节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研究总结第27-29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研究的总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29-45页
    第一节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的在全球的发展第29-32页
    第二节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的在我国的发展第32-45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第32-35页
        二、我国目前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第35-45页
第四章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第45-65页
    第一节 证券化基础资产风险第45-51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第45-49页
        二、债权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其他风险第49-51页
    第二节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第51-57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在我国的法律基础第51-54页
        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存在的法律障碍第54-57页
    第三节 过度融资的信用再造风险第57-60页
    第四节 债权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第60-65页
        一、债权类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第60-62页
        二、资产证券化的披露与隐私权的冲突第62页
        三、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主体责任不清晰,独立性较弱,监管力度不强第62-64页
        四、资产证券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尚需加强第64-65页
第五章 债权类资产证券化风险应对第65-82页
    第一节 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底层资产风险第65-69页
        一.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演变及国外经验第65-66页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完善建议第66-68页
        三.交易结构的再设计降低信用风险第68-69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法律体系降低法律风险第69-71页
    第三节 严控过度融资的信用再造风险促进市场正确对待第71-74页
        一、严控信用再造第71-72页
        二、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发展第72-73页
        三、限制再资产证券、控制发行主体杠杆率水平、规范投资者进入第73-74页
    第四节 完善披露机制促进行业发展降低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第74-77页
        一、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第74-76页
        二、建设集中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相关信息披露服务发展第76-77页
    第五节 京东的资产证券化风控范例-大数据的运用第77-82页
        一、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背景和产品结构设计第77-79页
        二、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控措施介绍第79-81页
        三、京东大数据风控的启示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82-83页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和建议第83-84页
        一、研究的启示第83-84页
        二、研究的建议第84页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论文展望第84-86页
        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84-85页
        二、论文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通信设备行业信用风险度量--基于KMV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