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36页 |
1.1 共混物共连续形态的形成机理 | 第15-19页 |
1.1.1 区域凝聚形成 | 第15-18页 |
1.1.2 通过形态阻塞形成共连续形态 | 第18-19页 |
1.2 影响共连续形态形成的因素 | 第19-33页 |
1.2.1 界面张力 | 第19-21页 |
1.2.2 粘度或粘度比 | 第21-26页 |
1.2.3 加工条件 | 第26-29页 |
1.2.4 增容剂 | 第29-3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3-3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3.2.1 共聚物结构对PS/PA6聚合物合金形态的影响 | 第35页 |
1.3.2.2 加工条件对PS/PA6聚合物合金形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2章 共聚物结构对反应增容PS/PA体系共连续形态的影响 | 第36-5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36-37页 |
2.2.1 PS/SMA母料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2 PA6/PSMA共混物的制备 | 第37页 |
2.3 样品表征 | 第37-38页 |
2.3.1 选择性溶剂刻蚀后连续度的计算 | 第37-38页 |
2.3.2 形貌表征 | 第38页 |
2.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8页 |
2.3.2.2 流变测试 | 第38页 |
2.3.2.3 热力学和动态机械性能分析 | 第3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2.4.1 PSMA/PA6共混物的形态 | 第38-42页 |
2.4.2 不同PSMA/PA6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 第42-44页 |
2.4.3 hSMA2/1SMA双增容剂对PS/PA6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2.5 共连续形态的热力学不稳定性 | 第46-49页 |
2.6 结论 | 第49-51页 |
第3章 加工条件对PS/PA6聚合物合金形态的影响 | 第51-6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1-52页 |
3.3 样品制备 | 第52-53页 |
3.4 样品表征 | 第53页 |
3.4.1 选择性溶剂刻蚀后连续度的测定 | 第53页 |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样品的微观形貌 | 第5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5.1 转速对PS/PA6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 第53-58页 |
3.5.2 高分子量主链增容剂含量对PS/PA6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 第58-60页 |
3.5.3 共混组分对PS/PA6聚合物合金形貌的影响 | 第60-62页 |
3.6 结论 | 第62-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