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超表面简介 | 第9-10页 |
| 1.2 相位梯度超表面 | 第10-13页 |
| 1.3 相位梯度超表面应用 | 第13-17页 |
| 1.4 超表面的调谐机理 | 第17-21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2 相位梯度超表面构建方法 | 第23-34页 |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 2.2 类V形天线构成的相位梯度超表面 | 第24-28页 |
| 2.3 Pancharatnam–Berry相位梯度超表面 | 第28-29页 |
| 2.4 反射式相位梯度超表面 | 第29-30页 |
| 2.5 惠更斯超表面 | 第30-32页 |
| 2.6 高对比度介质超表面 | 第32-3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基于石墨烯的可调谐相位梯度超表面的研究 | 第34-44页 |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 3.2 石墨烯的光学特性 | 第35-37页 |
| 3.3 偶极子阵列模型 | 第37-38页 |
| 3.4 可调谐光束偏折 | 第38-42页 |
| 3.5 可调焦透镜 | 第42-4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基于电磁耦合作用的惠更斯超表面 | 第44-60页 |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 4.2 基于电磁耦合作用的惠更斯超原子 | 第45-47页 |
| 4.3 超原子内部的电磁耦合作用 | 第47-56页 |
| 4.4 相位梯度超表面的实现 | 第56-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总结 | 第60-61页 |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