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评述 | 第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1. 生态县 | 第17-18页 |
2. 生态县建设的衡量指标 | 第18-2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3. 生态文明理论 | 第21-23页 |
三、我国生态县建设的历程和基本状况 | 第23-29页 |
(一) 我国生态县建设的历程 | 第23-25页 |
1. 认识深化与理论探索阶段 | 第23页 |
2. 县域生态环境整治阶段 | 第23-24页 |
3. 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阶段 | 第24-25页 |
(二) 我国生态县建设基本状况 | 第25-29页 |
1. 生态县(区)建设进展 | 第25页 |
2. 生态县建设成就 | 第25-29页 |
四、生态县建设的个案分析 | 第29-39页 |
(一) 京山县基本概况 | 第29-33页 |
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9-30页 |
2. 主要资源概况 | 第30-31页 |
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1-32页 |
4. 生态环境状况 | 第32-33页 |
(二) “生态京山”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3-35页 |
1. 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 | 第33-34页 |
2. 落实生态工程项目 | 第34页 |
3. 形成生态创建热潮 | 第34-35页 |
4. 展开宣传引导活动 | 第35页 |
(三) “生态京山”建设的启示 | 第35-39页 |
1. 有序推进生态创建 | 第36页 |
2. 创新发展生态产业 | 第36-37页 |
3. 建设宜人生态城居 | 第37-38页 |
4. 改善提升生态人文 | 第38-39页 |
五、我国生态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一) 生态观念陈旧,环保意识淡漠 | 第39-40页 |
(二) 政府财力有限,环保投入不足 | 第40页 |
(三) 产业结构失衡,城镇化水平不高 | 第40-41页 |
(四) 政策协同缺乏,政策体系不健全 | 第41-43页 |
六、促进生态县建设的对策 | 第43-50页 |
(一)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环保优先意识 | 第43-45页 |
(二)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 第45-46页 |
(三) 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生态城镇和美丽乡村规划 | 第46-48页 |
(四) 加强政策引导,构建生态县建设制度体系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