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7 研究路线图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整理 | 第23-37页 |
2.1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23-28页 |
2.1.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23-25页 |
2.1.2 内部化理论 | 第25-26页 |
2.1.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6-27页 |
2.1.4 小结 | 第27-28页 |
2.2 汇率波动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28-31页 |
2.2.1 资本化率理论 | 第28页 |
2.2.2 相对成本理论 | 第28-29页 |
2.2.3 相对财富理论 | 第29页 |
2.2.4 企业专有资产理论 | 第29-30页 |
2.2.5 实际期权理论 | 第30页 |
2.2.6 小结 | 第30-31页 |
2.3 新新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 | 第31-34页 |
2.3.1 异质性企业模型 | 第31-33页 |
2.3.2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 第33页 |
2.3.3 小结 | 第33-34页 |
2.4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机制分析 | 第37-53页 |
3.1 异质性企业对外投资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37-40页 |
3.2 汇率波动与异质性投资理论的模型拓展 | 第40-43页 |
3.3 机制分析 | 第43-50页 |
3.3.1 出口替代效应 | 第43-47页 |
3.3.2 成本节约效应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事实 | 第53-96页 |
4.1 国际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变 | 第53-58页 |
4.1.1 汇率制度分类 | 第53-55页 |
4.1.2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 | 第55-58页 |
4.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进与展望 | 第58-64页 |
4.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演进 | 第58-60页 |
4.2.2 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 | 第60-63页 |
4.2.3 2005 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 | 第63-64页 |
4.3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典型事实 | 第64-82页 |
4.3.1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64-67页 |
4.3.2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 | 第67-72页 |
4.3.3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特征 | 第72-75页 |
4.3.4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特征 | 第75-81页 |
4.3.5 小结 | 第81-82页 |
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典型事实 | 第82-94页 |
4.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82-84页 |
4.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 | 第84-87页 |
4.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特征 | 第87-91页 |
4.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特征 | 第91-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企业ODI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6-119页 |
5.1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96-97页 |
5.2 变量描述 | 第97-102页 |
5.2.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 第97页 |
5.2.2 企业层面人民币汇率指标 | 第97-99页 |
5.2.3 控制变量 | 第99-102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102-106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102-104页 |
5.3.2 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对接 | 第104-105页 |
5.3.3 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对接 | 第105页 |
5.3.4 统计性描述 | 第105-106页 |
5.4 计量回归的结果 | 第106-118页 |
5.4.1 基准回归 | 第106-109页 |
5.4.2 稳健性检验 | 第109-114页 |
5.4.3 工具变量回归 | 第114-115页 |
5.4.5 机制检验 | 第115-11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拓展研究 | 第119-151页 |
6.1 拓展分析I——基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实证研究 | 第119-134页 |
6.1.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119-120页 |
6.1.2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 第120-123页 |
6.1.3 基准回归结果 | 第123-126页 |
6.1.4 稳健性检验与工具变量回归 | 第126-130页 |
6.1.5 机制检验 | 第130-133页 |
6.1.6 小结 | 第133-134页 |
6.2 拓展分析II——基于企业投资类型异质性的实证研究 | 第134-142页 |
6.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134-135页 |
6.2.2 企业投资类型的定义 | 第135页 |
6.2.3 基准回归结果 | 第135-139页 |
6.2.4 稳健性检验 | 第139-140页 |
6.2.5 机制检验 | 第140-141页 |
6.2.6 小结 | 第141-142页 |
6.3 拓展分析III——基于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的实证研究 | 第142-149页 |
6.3.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142页 |
6.3.2 企业融资约束指标的构建 | 第142-143页 |
6.3.3 基准回归结果 | 第143-145页 |
6.3.4 稳健性检验与工具变量 | 第145-14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1-1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1-154页 |
7.1.1 现状研究结论 | 第151页 |
7.1.2 理论与机制研究结论 | 第151-152页 |
7.1.3 实证研究结论 | 第152-15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54-157页 |
7.3 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8页 |
附录 | 第168-173页 |
附录 A | 第168-169页 |
附录 B | 第169-170页 |
附录 C | 第170-172页 |
附录 D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