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5页 |
| 1.2.1 中点箝位型逆变器和飞跨电容型逆变器 | 第10-12页 |
| 1.2.2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 | 第12-13页 |
| 1.2.3 混合多电平逆变器 | 第13-15页 |
| 1.3 多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20页 |
| 1.3.1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 第15-16页 |
| 1.3.2 载波调制技术 | 第16-19页 |
| 1.3.3 模型预测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 2 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 | 第22-31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NPC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 2.3 中点电位不平衡带来的危害 | 第24-25页 |
| 2.4 中点电位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9页 |
| 2.4.1 主要因素—电路结构原因 | 第26-29页 |
| 2.4.2 其他因素 | 第29页 |
| 2.5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 第29-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四矢量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 第31-44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变虚拟空间矢量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 | 第31-34页 |
| 3.2.1 变虚拟矢量的定义 | 第31-33页 |
| 3.2.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 | 第33-34页 |
| 3.2.3 变虚拟矢量控制方法分析 | 第34页 |
| 3.3 四矢量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原理 | 第34-41页 |
| 3.3.1 确定合成参考矢量的基本矢量 | 第34-35页 |
| 3.3.2 确定基本矢量的作用顺序 | 第35-36页 |
| 3.3.3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 | 第36-41页 |
| 3.4 仿真验证 | 第41-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最优化虚拟电压矢量控制方法 | 第44-54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虚拟电压矢量的构建 | 第44-46页 |
| 4.2.1 确定合成虚拟电压矢量的基本矢量 | 第44-45页 |
| 4.2.2 确定基本矢量的作用顺序 | 第45-46页 |
| 4.3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 | 第46-50页 |
| 4.3.1 代价函数的建立 | 第46-47页 |
| 4.3.2 代价函数的最优化求解 | 第47-49页 |
| 4.3.3 最优化虚拟矢量控制框图 | 第49-50页 |
| 4.4 仿真验证 | 第50-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实验平台的搭建与验证 | 第54-60页 |
| 5.1 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54页 |
| 5.2 两种控制方法对比 | 第54-59页 |
| 5.2.1 实验一(不平衡电压实验) | 第54-56页 |
| 5.2.2 实验二(不平衡电压+不平衡放电实验) | 第56-58页 |
| 5.2.3 实验三(不平衡电压+不平衡负载实验) | 第58-5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页 |
|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7页 |
| B.公式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