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中兽医药物学论文

榆栀散抑制产ESBLs大肠杆菌的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s第6-7页
缩写词表第13-15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5-35页
    第1章 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第15-25页
        1.1 大肠杆菌病原特性第15-18页
            1.1.1 大肠杆菌的形态第15页
            1.1.2 大肠杆菌培养特性第15-16页
            1.1.3 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第16页
            1.1.4 大肠杆菌的抗原特性第16-17页
            1.1.5 大肠杆菌致病性第17-18页
            1.1.6 大肠杆菌抵抗力第18页
        1.2 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第18-19页
            1.2.1 发病日龄第18页
            1.2.2 发病情况第18页
            1.2.3 血清型第18-19页
        1.3 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第19-21页
            1.3.1 仔猪大肠杆菌病第19-20页
            1.3.2 鸡大肠杆菌病第20页
            1.3.3 犊牛大肠杆菌病第20-21页
            1.3.4 羔羊大肠杆菌病第21页
        1.4 大肠杆菌耐药性第21-23页
            1.4.1 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第21-23页
        1.5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第23-25页
            1.5.1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第24页
            1.5.2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第24-25页
    第2章 中药对细菌耐药机制的影响第25-29页
        2.1 中药的抗菌作用第25页
        2.2 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第25-28页
            2.2.1 消除耐药性(R)质粒第25-26页
            2.2.2 中药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第26-27页
            2.2.3 中药抑制耐药菌主动外排泵第27页
            2.2.4 中药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第27-28页
        2.3 大肠杆菌中药治疗效果第28-29页
    第3章 榆栀散组成药物的研究第29-35页
        3.1 大黄第29-31页
            3.1.1 大黄的有效成分第29-30页
            3.1.2 大黄药理作用第30页
            3.1.3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第30-31页
        3.2 栀子第31-32页
            3.2.1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第31页
            3.2.2 栀子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第31-32页
        3.3 地榆第32-35页
            3.3.1 地榆有效成分第32-33页
            3.3.2 地榆的药理作用第33-35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35-83页
    第1章 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离及基因型分析第35-45页
        1.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1.1.1 供试菌株第35页
            1.1.2 试验药品第35页
            1.1.3 仪器及试剂第35-36页
        1.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1.2.1 抗菌药溶液的配制第36页
            1.2.2 鸡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第36页
            1.2.3 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第36页
            1.2.4 产ESBLs大肠杆菌的筛选第36-37页
            1.2.5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基因型的鉴定第37-38页
        1.3 结果第38-42页
            1.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第38页
            1.3.2 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第38-39页
            1.3.3 ESBLs初步筛选以确证试验结果第39-40页
            1.3.4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第40-42页
            1.3.5 耐药基因的基因型比对第42页
        1.4 讨论第42-43页
        1.5 小结第43-45页
    第2章 抑制耐药大肠杆菌中药的筛选和榆栀散组方的确定第45-59页
        2.1 实验材料第45-46页
            2.1.1 实验菌株第45页
            2.1.2 药品第45页
            2.1.3 仪器及试剂第45-46页
            2.1.4 单味中药水煮液的制备第46页
        2.2 方法第46-47页
            2.2.1 备选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46页
            2.2.2 备选中药与抗菌药物联合对大肠杆菌传代试验第46-47页
        2.3 结果第47-56页
            2.3.1 单味中药的MIC第47页
            2.3.2 备选中药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第47-56页
        2.4 讨论第56-58页
            2.4.1 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有效中药的筛选第56页
            2.4.2 中药与不同抗菌药联合传代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第56-57页
            2.4.3 榆栀散组方的确定第57-58页
        2.5 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榆栀散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的疗效观察第59-67页
        3.1 材料第59-60页
            3.1.1 菌株第59页
            3.1.2 药品第59页
            3.1.3 实验动物第59页
            3.1.4 试剂、仪器第59-60页
            3.1.5 中药水煮液的制备第60页
        3.2 试验方法第60-61页
            3.2.1 体内攻毒试验所使用的菌液的配制第60页
            3.2.2 榆栀散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第60页
            3.2.3 榆栀散与西药的联合传代试验第60页
            3.2.4 动物试验第60-61页
        3.3 结果第61-64页
            3.3.1 榆栀散对分离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第61-62页
            3.3.2 榆栀散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第62-63页
            3.3.3 榆栀散对鸡人工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第63-64页
        3.4 讨论第64页
            3.4.1 榆栀散与不同抗菌药联合传代第64页
            3.4.2 榆栀散治疗效果试验第64页
        3.5 小结第64-67页
    第4章 榆栀散抑制产ESBLs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第67-77页
        4.1 试验材料第67页
            4.1.1 菌株选择第67页
            4.1.2 药品第67页
            4.1.3 试剂、仪器第67页
            4.1.4 榆栀散水煮液的制备第67页
        4.2 试验方法第67-70页
            4.2.1 榆栀散对耐药细菌菌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第67-68页
            4.2.2 榆栀散对大肠杆菌细胞壁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第68-69页
            4.2.3 榆栀散对产ESBLs大肠杆菌胞外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69页
            4.2.4 榆栀散对产ESBLs大肠杆菌细菌蛋白质的影响第69-70页
            4.2.5 榆栀散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DNA合成的影响第70页
        4.3 结果第70-74页
            4.3.1 电镜观察结果第70-71页
            4.3.2 榆栀散对产ESBLs大肠杆菌胞外AKP含量的影响第71-72页
            4.3.3 榆栀散对产ESBLs耐药大肠杆菌胞外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72页
            4.3.4 SDS-PAGE电泳结果第72-73页
            4.3.5 DNA荧光强度的变化第73-74页
        4.4 讨论第74-75页
            4.4.1 榆栀散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第74页
            4.4.2 榆栀散对细菌细胞膜的影响第74-75页
            4.4.3 榆栀散对大肠杆菌总蛋白合成的影响第75页
            4.4.4 榆栀散对产ESBLs大肠杆菌菌DNA合成的影响第75页
        4.5 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榆栀散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试验第77-83页
        5.1 试验材料第77-78页
            5.1.1 试验药品第77页
            5.1.2 临床发病鸡情况统计表第77-78页
            5.1.3 榆栀散水煮液的制备第78页
        5.2 试验方法第78-79页
            5.2.1 临床治疗第78页
            5.2.2 发病判定标准第78-79页
        5.3 结果第79-81页
            5.3.1 大肠杆菌病诊断结果第79-80页
            5.3.2 榆栀散水煮液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第80页
            5.3.3 白头翁水煮液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第80-81页
        5.4 讨论第81-82页
        5.5 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7页
导师简介第97-99页
作者简介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LRP3炎症小体在抗新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下一篇:基于自组织特征与外同步的供应网络弹性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