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概念及发生机制 | 第12页 |
1.1.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联系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VTE风险评估及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2 国内VTE风险评估及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2.1.1 样本量计算 | 第22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22-23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3-25页 |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23页 |
2.2.2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 第23-24页 |
2.2.3 预防住院患者VTE形成风险评估表 | 第24-25页 |
2.3 研究流程 | 第25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25-29页 |
2.4.1 调查问卷设计与修改 | 第25-26页 |
2.4.2 调查问卷、CSMS量表及VTE形成风险评估表填写 | 第26页 |
2.4.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4.4 伦理原则 | 第27-28页 |
2.4.5 统计学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9-37页 |
3.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第29-30页 |
3.2 患者各项评价指标情况 | 第30-32页 |
3.2.1 患者VTE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 第30-32页 |
3.2.2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 | 第32页 |
3.2.3 患者生理生化指标情况 | 第32页 |
3.3 VTE风险等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3.3.1 患者一般资料对VTE风险等级程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2 不同VTE风险等级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 第34页 |
3.3.3 不同VTE风险等级患者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 第34-35页 |
3.3.4 VTE风险等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7-46页 |
4.1 PCI术后患者VTE风险等级现状 | 第37页 |
4.2 患者一般资料对VTE风险等级程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不同VTE风险等级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分析 | 第38-39页 |
4.4 不同VTE风险等级患者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第39页 |
4.5 对策:基于VTE风险因素评估的健康教育计划 | 第39-44页 |
4.5.1 院内阶段 | 第40-41页 |
4.5.2 院外阶段 | 第41-44页 |
4.6 本研究的创新 | 第44页 |
4.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44-46页 |
4.7.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4-45页 |
4.7.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