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灌区土地碳排放与减排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3 研究思路、数据来源与方法 | 第18-24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1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4 张掖灌区土地利用碳汇量和碳排放量计算 | 第24-33页 |
4.1 用地归类和碳排放系数选择 | 第24-25页 |
4.2 灌区碳排放量计算 | 第25-30页 |
4.2.1 张掖各灌区碳排放量计算 | 第25-29页 |
4.2.2 各土地利用碳排放占比 | 第29-30页 |
4.2.3 灌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 | 第30页 |
4.3 灌区平均碳排放量计算 | 第30-33页 |
4.3.1 灌区平均碳汇量计算 | 第31页 |
4.3.2 灌区平均碳排放量计算 | 第31-32页 |
4.3.3 灌区平均碳盈亏量计算 | 第32-33页 |
5 灌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39页 |
5.1 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33-38页 |
5.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9-44页 |
6.1 结论 | 第39-40页 |
6.2 减排建议 | 第40-44页 |
6.2.1 增加碳汇 | 第40-42页 |
6.2.1.1 增加林地碳汇量 | 第40-41页 |
6.2.1.2 增加草地碳汇量 | 第41页 |
6.2.1.3 增加园地碳汇量 | 第41页 |
6.2.1.4 增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汇量 | 第41-42页 |
6.2.1.5 增加其他用地碳汇量 | 第42页 |
6.2.2 减少碳排放 | 第42-44页 |
6.2.2.1 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碳排放 | 第43页 |
6.2.2.2 减少耕地碳排放 | 第43-44页 |
6.2.2.3 减少交通运输用地碳排放 | 第44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