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1、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研究资料 | 第20-21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5 脱落标准 | 第21页 |
2.6 中止标准 | 第21页 |
2.7 合并用药 | 第21页 |
3、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 第22-23页 |
4.1 体温 | 第22页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页 |
4.3 卡式评分 | 第22页 |
4.4 安全性指标 | 第22-23页 |
5、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 第23页 |
5.1 计量资料 | 第23页 |
5.2 计数资料 | 第23页 |
6、研究结果 | 第23-32页 |
6.1 脱落情况 | 第23页 |
6.2 一般情况 | 第23-27页 |
6.2.1 性别情况 | 第23页 |
6.2.2 年龄情况 | 第23-27页 |
6.3 疗效比较 | 第27-31页 |
6.3.1 体温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6.3.2 中医证候比较 | 第28-30页 |
6.3.3 卡氏评分比较 | 第30-31页 |
6.4 安全情况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