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意义第7页
    1.2 研究目的第7-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页
    1.5 理论基础第11-13页
        1.5.1 公共管理理论第11-12页
        1.5.2 文化多样性理论第12页
        1.5.3 民族发展理论第12-13页
    1.6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特征第14-17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第14页
    2.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第14-15页
    2.3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第15-16页
        2.3.1 民族性第15页
        2.3.2 地域性第15页
        2.3.3 多样性第15-16页
    2.4 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第16-17页
        2.4.1 促进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第16页
        2.4.2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民族认同感第16-17页
3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及价值第17-29页
    3.1 鄂尔多斯发展概况第17-18页
    3.2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分布情况第18-20页
    3.3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介绍第20-27页
        3.3.1 民间文学类第20-21页
        3.3.2 民族音乐和舞蹈类第21-22页
        3.3.3 传统体育、游艺和竞技类第22-23页
        3.3.4 传统技艺和美术类第23-24页
        3.3.5 传统医药类第24页
        3.3.6 民俗类第24-27页
    3.4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27-29页
        3.4.1 精神文化价值第27页
        3.4.2 历史传承价值第27页
        3.4.3 艺术价值第27-28页
        3.4.4 经济价值第28-29页
4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29-33页
    4.1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第29-30页
    4.2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第30-33页
        4.2.1 举办展览第30-31页
        4.2.2 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第31页
        4.2.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补助第31-32页
        4.2.4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第32-33页
5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3-41页
    5.1 鄂尔多斯市民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卷调查分析第33-37页
    5.2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5.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第37-38页
        5.2.2 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第38页
        5.2.3 法规政策不健全第38-39页
        5.2.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力度不够第39页
        5.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竞争力弱化第39页
    5.3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9-41页
        5.3.1 全球化的冲击第39-40页
        5.3.2 人们观念的改变第40页
        5.3.3 缺乏市场需求第40-41页
6 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及对策建议第41-46页
    6.1 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第41-42页
        6.1.1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第41页
        6.1.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41页
        6.1.3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原则第41-42页
    6.2 鄂尔多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第42-46页
        6.2.1 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重要职责第42页
        6.2.2 加快专项立法进程提供法律保障第42-43页
        6.2.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第43页
        6.2.4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发展模式第43页
        6.2.5 其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措施第43-46页
7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网站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究--基于投资者的角度
下一篇:双重委托代理结构下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利益之契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