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辞职权探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7-9页 |
一、辞职权释义 | 第9-15页 |
(一) 辞职权的概念 | 第9页 |
(二) 辞职权的特征 | 第9-10页 |
(三) 辞职权的来源 | 第10-12页 |
(四) 辞职权的分类 | 第12-15页 |
二、辞职权的法律认识 | 第15-19页 |
(一) 辞职权的存在价值 | 第15-17页 |
(二) 辞职权的权利基础 | 第17页 |
(三) 辞职权的实现 | 第17-19页 |
三、辞职权行使程序 | 第19-22页 |
(一) 辞职权行使的实体条件 | 第19页 |
(二) 辞职权行使的程序条件 | 第19-20页 |
(三) 不当行使辞职权及其法律后果 | 第20-22页 |
四、辞职权行使中的"三金"适用 | 第22-29页 |
(一) 违约金适用 | 第22-25页 |
(二) 损害赔偿金适用 | 第25-27页 |
(三) 经济补偿金适用 | 第27-29页 |
五、完善辞职权立法的建议 | 第29-33页 |
(一) 区分情况认定"弃权条款"的效力 | 第29页 |
(二) 区分不同劳动者的性质,规定不同预告期 | 第29-30页 |
(三) 区分不同劳动合同类型,规定不同的预告期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