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重金属废水的概述 | 第10-12页 |
1.1.1 重金属废水的性质 | 第10页 |
1.1.2 含铜、镉、铬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3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2 海泡石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海泡石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吸附特征 | 第13-14页 |
1.2.3 影响粘土矿物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4-15页 |
1.3 常用实验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1.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15-16页 |
1.3.2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方案 | 第16-20页 |
1.4.1 论文研究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3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改性海泡石的制备及结构特征 | 第20-3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1.3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1.4 吸附剂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2.2.1 能谱(EDS)分析 | 第23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3-24页 |
2.2.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4-25页 |
2.2.4 氮吸附-脱附等温线(BET)分析 | 第25-26页 |
2.2.5 Zeta电位分析 | 第26-27页 |
2.2.6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7-28页 |
2.2.7 热重(TG)分析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改性海泡石对Cu~(2+),Cd~(2+),Cr~(3+)的单一吸附性能研究 | 第30-4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3.2.1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3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6-38页 |
3.2.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38-40页 |
3.2.7 吸附剂对重金属吸附前后的表征分析 | 第40-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改性海泡石对Cu~(2+),Cd~(2+),Cr~(3+)的竞争吸附性能研究 | 第44-5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2.1 二元重金属竞争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5-46页 |
4.2.2 二元重金属竞争吸附等温曲线研究 | 第46-48页 |
4.2.3 三元重金属竞争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8-49页 |
4.2.4 三元重金属竞争吸附等温曲线研究 | 第49页 |
4.2.5 多元重金属竞争吸附与单一离子吸附的比较 | 第49-50页 |
4.2.6 吸附剂对Cu~(2+),Cd~(2+),Cr~(3+)竞争吸附后的表征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5.2 创新点 | 第54-55页 |
5.3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