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 第9-13页 |
| 1.2.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 1.2.2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1.4.1 创新点 | 第15页 |
| 1.4.2 不足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动因 | 第17-26页 |
| 2.1 互联网金融定义 | 第17页 |
| 2.2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 第17-21页 |
| 2.2.1 第三方支付 | 第17-19页 |
| 2.2.2 网络借贷 | 第19-20页 |
| 2.2.3 众筹融资 | 第20页 |
| 2.2.4 互联网金融门户 | 第20-21页 |
| 2.2.5 互联网金融机构 | 第21页 |
| 2.3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生的内外动因 | 第21-26页 |
| 2.3.1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生的内部动因 | 第21-22页 |
| 2.3.2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生的外部环境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理论 | 第26-32页 |
| 3.1 长尾理论 | 第26-28页 |
| 3.2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8-29页 |
| 3.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9页 |
| 3.4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29-30页 |
| 3.5 达维多定律 | 第30-31页 |
| 3.6 平台经济学理论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银行创新SWOT分析 | 第32-43页 |
| 4.1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2-36页 |
| 4.1.1 对负债的影响 | 第32页 |
| 4.1.2 对资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1.3 对收入的影响 | 第33-34页 |
| 4.1.4 对客户的影响 | 第34页 |
| 4.1.5 对服务质效的影响 | 第34-35页 |
| 4.1.6 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 第35页 |
| 4.1.7 对组织架构的影响 | 第35-36页 |
| 4.2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创新的SWOT分析 | 第36-43页 |
| 4.2.1 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优势 | 第36-37页 |
| 4.2.2 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劣势 | 第37-39页 |
| 4.2.3 商业银行所具有的机遇 | 第39-40页 |
| 4.2.4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威胁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创新策略与实施 | 第43-54页 |
| 5.1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策略 | 第43-48页 |
| 5.1.1 产品创新策略 | 第43-45页 |
| 5.1.2 渠道创新策略 | 第45页 |
| 5.1.3 技术创新策略 | 第45-47页 |
| 5.1.4 服务创新策略 | 第47页 |
| 5.1.5 风控创新策略 | 第47-48页 |
| 5.2 中国银行MH分行创新策略的具体实施 | 第48-54页 |
| 5.2.1 中国银行MH分行发展概况 | 第48-49页 |
| 5.2.2 中国银行MH分行创新举措 | 第49-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