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适宜密度及播期的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4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1.1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特性的影响。第10页
        1.1.2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0-11页
        1.1.3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和吸收转运的影响。第11-12页
        1.1.4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2-14页
2 引言第14-15页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18页
    3.1 试验设计第15页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5-16页
        3.2.1 田间调查与取样时间及方法第15-16页
        3.2.2 群体动态及产量构成的测定第16页
            3.2.2.1 群体动态的调查第16页
            3.2.2.2 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株高调查第16页
            3.2.2.3 籽粒产量及其结构的测定第16页
    3.3 植株含氮量的测定第16页
    3.4 计算方法第16-17页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7-18页
4 结果分析第18-44页
    4.1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的影响第18-32页
        4.1.1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茎蘖动态的影响第18-22页
        4.1.2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22-25页
        4.1.3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株高的影响第25-28页
        4.1.4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28-32页
    4.2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第32-38页
        4.2.1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第32-35页
        4.2.2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植株氮素转运分配的影响第35-38页
    4.3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8-42页
    4.4 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汇总分析第42-44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4-48页
    5.1 讨论第44-47页
        5.1.1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质量的影响第44页
        5.1.2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44-45页
        5.1.3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第45-46页
        5.1.4 播期和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6-47页
    5.2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ABSTRACT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曲靖南部烟区烤烟有机钾指数聚类分群及不同类群烤烟有机钾指数与烟叶品质关系分析
下一篇:乌拉尔图小麦(G1812)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