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26页 |
1.1.1 立项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目的意义 | 第12页 |
1.1.3 接骨木属概况 | 第12-13页 |
1.1.4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技术现状 | 第13-18页 |
1.1.5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技术现状 | 第18-22页 |
1.1.6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 | 第22-26页 |
1.2 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案 | 第26-29页 |
1.2.1 接骨木属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 | 第26-2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2.3 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案 | 第28-29页 |
1.3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1.3.1 接骨木属品种资料检索收集 | 第29页 |
1.3.2 接骨木属品种实地调查材料 | 第29页 |
1.3.3 观测方法和项目 | 第29-31页 |
1.3.4 观测地点和时间 | 第31-32页 |
第2章 接骨木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 第32-50页 |
2.1 接骨木属植物形态及生长特性 | 第32-33页 |
2.1.1 生长习性 | 第32页 |
2.1.2 枝条 | 第32页 |
2.1.3 叶 | 第32页 |
2.1.4 花 | 第32-33页 |
2.1.5 果 | 第33页 |
2.2 测试性状选择及达状态描述分级 | 第33页 |
2.3 标准品种的确定 | 第33-34页 |
2.4 代码的确定 | 第34页 |
2.5 性状类型 | 第34-35页 |
2.6 图示性状绘制 | 第35-38页 |
2.7 分组性状选择 | 第38页 |
2.8 测试材料 | 第38页 |
2.9 测试设计 | 第38-39页 |
2.10 缩略语 | 第39页 |
2.11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 第39-41页 |
2.11.1 特异性评价 | 第39-40页 |
2.11.2 一致性评价 | 第40-41页 |
2.11.3 稳定性评价 | 第41页 |
2.12 性状特征 | 第41-47页 |
2.13 技术问卷 | 第47-49页 |
2.14 接骨木属新品种DUS测试指南 | 第49-50页 |
第3章 接骨木属已知品种数据库的构建 | 第50-70页 |
3.1 接骨木属已知品种数据库结构 | 第50-51页 |
3.1.1 基本信息 | 第50页 |
3.1.2 特征信息 | 第50页 |
3.1.3 其他信息 | 第50-51页 |
3.2 接骨木属已知品种数据库文件 | 第51-70页 |
第4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0-72页 |
4.1 接骨木属DUS测试技术总结 | 第70-71页 |
4.2 创新点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接骨木属测试指南征求意见汇总处理 | 第77-86页 |
后记 | 第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及科研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