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邻近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组织特征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数据、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数据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2.1 邻近性内涵 | 第18-20页 |
2.1.1 组织邻近 | 第18页 |
2.1.2 地理邻近 | 第18-19页 |
2.1.3 认知邻近 | 第19页 |
2.1.4 制度邻近 | 第19-20页 |
2.2 邻近视角下城市网络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2.2.3 研究评述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多维邻近城市网络构建与分析方法 | 第26-34页 |
3.1 多维邻近城市网络构建模型 | 第26-32页 |
3.1.1 组织邻近性城市网络—企业网络 | 第26-29页 |
3.1.2 制度邻近性城市网络—开发区网络 | 第29-31页 |
3.1.3 地理邻近性城市网络—铁路网络 | 第31-32页 |
3.1.4 认知邻近性城市网络—科技合作网络 | 第32页 |
3.2 网络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3.2.1 中心度 | 第32页 |
3.2.2 功能多中心指数 | 第32-33页 |
3.2.3 网络分派指数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多维邻近视角下国家尺度城市网络特征 | 第34-52页 |
4.1 城市网络节点特征 | 第34-39页 |
4.1.1 城市间企业网络节点特征 | 第34页 |
4.1.2 城市间开发区网络节点特征 | 第34-36页 |
4.1.3 城市间铁路网络节点特征 | 第36-38页 |
4.1.4 城市间科技合作网络节点特征 | 第38-39页 |
4.2 城市网络层级特征 | 第39-47页 |
4.2.1 城市间企业网络层级特征 | 第39-40页 |
4.2.2 城市间开发区网络层级特征 | 第40-43页 |
4.2.3 城市间铁路网络层级特征 | 第43-45页 |
4.2.4 城市间科技合作网络层级特征 | 第45-47页 |
4.3 城市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47-48页 |
4.3.1 城市间企业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47页 |
4.3.2 城市间开发区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47-48页 |
4.3.3 城市间铁路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48页 |
4.3.4 城市间科技合作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48页 |
4.4 城市网络小团体特征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多维邻近视角下典型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 | 第52-62页 |
5.1 典型城市群城市网络节点特征 | 第52-54页 |
5.1.1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铁路网络节点特征 | 第52-53页 |
5.1.2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企业网络节点特征 | 第53页 |
5.1.3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科技合作网络节点特征 | 第53-54页 |
5.2 典型城市群城市网络层级特征 | 第54-59页 |
5.2.1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铁路网络层级特征 | 第54-57页 |
5.2.2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企业网络层级特征 | 第57-58页 |
5.2.3 典型城市群城市间科技合作网络层级特征 | 第58-59页 |
5.3 典型城市群城市网络多中心特征 | 第59-60页 |
5.4 典型城市群城市网络小团体特征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