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分析 | 第20-28页 |
2.1 BIM技术分析 | 第20-23页 |
2.1.1 BIM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BIM技术的特点 | 第21-23页 |
2.1.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第23页 |
2.2 招投标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2.2.1 招投标的概念和意义 | 第23-24页 |
2.2.2 招投标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3 招投标的方式与流程 | 第25-26页 |
2.2.4 完善招投标阶段管理的对策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应用分析 | 第28-45页 |
3.1 现行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1.1 工程计量计价难度大 | 第28-29页 |
3.1.2 串标、围标、挂牌现象盛行 | 第29页 |
3.1.3 评标方法不科学不规范 | 第29页 |
3.1.4 信息孤岛 | 第29-30页 |
3.1.5 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30页 |
3.2 BIM技术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优势分析 | 第30-33页 |
3.2.1 三维显示,视觉效果好 | 第31-32页 |
3.2.2 软件算量,计算效率高 | 第32页 |
3.2.3 模型传递,综合使用效率高 | 第32-33页 |
3.2.4 信息共享,监督力度高 | 第33页 |
3.3 BIM 招投标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 | 第33-41页 |
3.3.1 建模过程 | 第34-35页 |
3.3.2 相关文件的编制 | 第35-37页 |
3.3.3 商务标编制 | 第37-38页 |
3.3.4 技术标编制 | 第38-41页 |
3.4 基于 BIM 的招投标阶段管理流程设计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5-60页 |
4.1 案例概况 | 第45-46页 |
4.2 BIM技术在设计建模阶段的应用 | 第46-49页 |
4.2.1 项目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4.2.2 项目模型的优化 | 第47-49页 |
4.3 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 第49-57页 |
4.3.1 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编制 | 第50-52页 |
4.3.2 招标文件的编制 | 第52-53页 |
4.3.3 BIM三维施工现场布置 | 第53-54页 |
4.3.4 BIM5D虚拟施工和进度计划编制 | 第54-57页 |
4.3.5 BIM模板脚手架设计 | 第57页 |
4.4 招标与投标环节的衔接 | 第57-58页 |
4.5 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 第60-65页 |
5.1 BIM技术应用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60-63页 |
5.1.1 BIM软件体系不完善 | 第60-61页 |
5.1.2 数据互用体制不健全 | 第61-62页 |
5.1.3 协同工作组织难 | 第62-63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3-64页 |
5.2.1 完善开发BIM技术应用软件,提高兼容性 | 第63页 |
5.2.2 加快制定BIM技术应用标准及完善应用模式 | 第63-64页 |
5.2.3 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平台,提高人才培养力度 | 第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