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HN水电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2.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内部控制的缘起与发展 | 第19-20页 |
2.1.2 风险管理的缘起与发展 | 第20-21页 |
2.1.3 全新风险管理框架的变化 | 第21-22页 |
2.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 第22-23页 |
2.2.1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概念上相互独立 | 第22-23页 |
2.2.2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目标的区别 | 第23页 |
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 第23-26页 |
2.3.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3.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融合的关键因素 | 第24-26页 |
3.HN水电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现状 | 第26-37页 |
3.1 HN水电基本概况 | 第26-29页 |
3.1.1 公司背景 | 第26页 |
3.1.2 组织框架 | 第26-27页 |
3.1.3 经营现状 | 第27-29页 |
3.2 HN水电内部控制体系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3 HN水电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现状 | 第30-37页 |
3.3.1 内部环境 | 第31-33页 |
3.3.2 风险评估 | 第33-34页 |
3.3.3 控制活动 | 第34-35页 |
3.3.4 信息与沟通 | 第35页 |
3.3.5 监督与改进 | 第35-37页 |
4.HN水电风险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7-54页 |
4.1 风险管理与内控各自为政 | 第37-42页 |
4.1.1 战略和商业目标的缺位 | 第37-38页 |
4.1.2 风险内控与绩效关联度不高 | 第38-41页 |
4.1.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未融合 | 第41-42页 |
4.2 风险识别评估及预警功能不健全 | 第42-51页 |
4.2.1 风险损失库未发挥识别作用 | 第42-43页 |
4.2.2 风险评估未定性与定量结合 | 第43-51页 |
4.2.3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流于形式 | 第51页 |
4.3 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及工作机制不成熟 | 第51-54页 |
4.3.1 风险内控企业文化欠缺 | 第51-52页 |
4.3.2 权限与控制责任不明确 | 第52-53页 |
4.3.3 风险内控沟通渠道未建立 | 第53-54页 |
5.优化HN水电风险内控体系的构想和启示 | 第54-68页 |
5.1 HN水电风险内控体系优化构想 | 第54-55页 |
5.2 全方位加强风险与内控契合度 | 第55-60页 |
5.2.1 强化风险防控支持战略落地 | 第55-57页 |
5.2.2 风险内控与绩效考核相互协同 | 第57-58页 |
5.2.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融合 | 第58-60页 |
5.3 结构化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功能 | 第60-66页 |
5.3.1 建立风险宇宙信息数据库 | 第60-61页 |
5.3.2 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模型 | 第61-64页 |
5.3.3 重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64-66页 |
5.4 推进风险内控体系机制成熟 | 第66-68页 |
5.4.1 宣贯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 第66页 |
5.4.2 胜任的工作人员 | 第66-67页 |
5.4.3 建立信息化风险内控沟通平台 | 第67页 |
5.4.4 定期更新和评估风控体系适用性 | 第67-68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