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云山”形成渊源探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1.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8-9页 |
第一章 “米氏云山”与米氏父子 | 第9-22页 |
第一节 “米氏云山”的创作与实践 | 第9-22页 |
1.何谓“米氏云山” | 第9-10页 |
2.“米氏云山”在米芾绘画实践中的表现 | 第10-16页 |
3.“米氏云山”在米友仁绘画实践中的表现 | 第16-22页 |
第二章 影响“米氏云山”形成的内在原因 | 第22-29页 |
第一节 米芾的个性色彩 | 第23-26页 |
1.米芾的性格特点 | 第23-25页 |
2.米芾的审美追求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米友仁对其父之继承与发展 | 第26-29页 |
1.友仁的先天优势 | 第26-28页 |
2.米友仁的后天实践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影响“米氏云山”形成的观念因素 | 第29-34页 |
第一节 禅宗“心性”观念的感召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欧阳修“萧条淡泊”的画论观念 | 第30页 |
第三节 苏轼“取意气所到”的“士人画”观念 | 第30-32页 |
第四节 黄庭坚“书画当观韵”的画论观念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影响“米氏云山”形成的技法追溯 | 第34-42页 |
第一节 王洽泼墨精神与写意观念的参考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董巨笔墨技法与画格意境的启发 | 第38-42页 |
第五章 影响“米氏云山”形成的其他因素 | 第42-47页 |
第一节 时代环境因素 | 第42-45页 |
1.宋徽宗对米芾的照拂 | 第43-44页 |
2.宋高宗对二米的重视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地域环境因素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家庭环境因素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