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的应用发展与优势第14-17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S-CO_2布雷顿循环不同布置方式对比分析第18-34页
    2.1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模型搭建与验证第18-26页
        2.1.1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模型建立第19-20页
        2.1.2 S-CO_2简单布雷顿循环系统第20-22页
        2.1.3 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第22-24页
        2.1.4 S-CO_2分流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第24-26页
    2.2 不同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特性对比第26-29页
        2.2.1 S-CO_2布雷顿循环在工况1下的热力特性第26-27页
        2.2.2 S-CO_2布雷顿循环在工况2下的热力特性第27-29页
    2.3 S-CO_2分流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运行参数优化第29-33页
        2.3.1 压气机出口压力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第29-30页
        2.3.2 透平入口温度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第30-31页
        2.3.3 预冷器出口温度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第31-32页
        2.3.4 压气机分流系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4-50页
    3.1 仿真研究对象及模块化建模方法介绍第34-35页
    3.2 Panysimu仿真平台简介第35-36页
    3.3 CO_2物性的非线性特点及其计算方法第36-38页
        3.3.1 密度第36页
        3.3.2 比热第36-37页
        3.3.3 导热系数第37页
        3.3.4 粘度第37-38页
    3.4 CO_2物性计算方法与仿真系统耦合第38-39页
    3.5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关键设备模型建立第39-48页
        3.5.1 欧拉法第39-41页
        3.5.2 回热器模块第41-44页
        3.5.3 加热器/预冷器模块第44-45页
        3.5.4 透平模块第45-47页
        3.5.5 压气机模块第47-48页
    3.6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动态仿真实验第50-59页
    4.1 仿真系统的静态验证第50-51页
    4.2 仿真系统的扰动实验第51-58页
        4.2.1 热源加热量扰动第51-54页
        4.2.2 调节阀开度扰动第54-57页
        4.2.3 预冷器吸热量扰动第57-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59页
    5.2 未来研究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协调控制研究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