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能源发电站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外特性分析第13-33页
    2.1 电池特性研究现状第13-15页
    2.2 实验方案第15-25页
        2.2.1 被试样本情况第15-16页
        2.2.2 试验方法第16-19页
        2.2.3 退役界面剩余容量和能量分布第19页
        2.2.4 一致性分析第19-25页
    2.3 容量特性研究第25-32页
        2.3.1 单体电池不同循环次数容量衰退分析第25-26页
        2.3.2 单体电池不同循环次数内阻变化第26-30页
        2.3.3 单体电池不同循环次数OCV-SOC曲线变化第30-31页
        2.3.4 单体电池不同循环次数功率特性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建模第33-45页
    3.1 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第33-35页
    3.2 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辨识第35-40页
        3.2.1 开路电压和电池内阻辨识第36-37页
        3.2.2 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辨识第37-40页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储能系统参与系统调频的运行控制技术第45-56页
    4.1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第45页
    4.2 储能参与电网的三阶段频率控制第45-51页
        4.2.1 储能虚拟惯性响应第45-46页
        4.2.2 一次动态频率协调控制第46-48页
        4.2.3 二次频率控制第48-51页
    4.3 仿真建模第51-55页
        4.3.1 仿真系统建模第51-52页
        4.3.2 储能可变下垂控制第52-53页
        4.3.3 虚拟惯性和一次下垂控制效果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7页
    5.1 总结第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0MW燃褐煤电站炉前干燥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下一篇: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