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泌尿学论文

急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证素特征及八珍汤的疗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7-13页
Abstract第13-21页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22-23页
文献综述第23-55页
    综述一: 造影剂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24-44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综述二: 造影剂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第44-52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文: 中医证素研究对本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概述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临床研究第55-134页
    前言第56-57页
    第一部分: 急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证素分布研究第57-96页
        1. 研究对象第58-60页
            1.1 病例选择第58页
            1.2 诊断标准第58-59页
            1.3 纳入标准第59页
            1.4 排除标准第59页
            1.5 手术操作第59-60页
            1.6 术后医疗和护理第60页
            1.7 术前造影剂肾病评分第60页
        2. 研究方法第60-65页
            2.1 信息采集第60页
            2.2 观察指标第60-61页
            2.3 数据管理第61-63页
            2.4 统计学分析第63页
            附:相关概念第63-64页
            附: 技术路线图第64-65页
        3. 结果第65-87页
            3.1 患者一般情况第65-68页
            3.2 既往史第68页
            3.3 入院诊断第68-70页
            3.4 手术介入情况第70-71页
            3.5 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情况第71-72页
            3.6 临床资料分析第72-76页
            3.7 基于单因素的CIN发生危险因素分析第76-79页
            3.8 基于多因素的CIN发生危险因素分析第79-81页
            3.9 载脂蛋白ApoE基因型分布第81-82页
            3.10 中医证型分布第82-83页
            3.11 CIN中医证素分布第83-84页
            3.12 证素人群分布讨论第84-87页
        4. 讨论第87-93页
            4.1 急诊PCI术后CIN发病率较高第87-88页
            4.2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CIN发病相关第88页
            4.3 造影剂肾病可能为一个独立疾病第88-89页
            4.4 证素病性以气虚血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脾第89-90页
            4.5 CIN治疗需趁早,截断毒邪留恋态势第90页
            4.6 CIN证素特征结果少的原因第90-91页
            4.7 发生CIN的患者ApoE基因分型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二部分: 八珍汤改善造影剂肾损害的临床研究第96-132页
        1. 研究对象第97-99页
            1.1 病例选择第97页
            1.2 诊断标准第97页
            1.3 病例选择标准第97-99页
        2. 研究方法第99-106页
            2.1 病例分组及样本量确定第99页
            2.2 治疗方案第99-100页
            2.3 治疗周期、随访及观察时间点第100-101页
            2.4 观察指标第101-102页
            2.5 安全性指标第102页
            2.6 研究终点第102页
            2.7 疗效评价第102-103页
            2.8 安全性评价第103-104页
            2.9 安全性评价内容与安全性措施第104页
            2.10 统计分析第104-105页
            附: 技术路线图第105页
            附:定义和概念第105-106页
        3. 结果第106-119页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第106-112页
            3.2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第112-117页
            3.3 药物安全性观察情况第117-118页
            3.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第118-119页
        4. 讨论第119-129页
            4.1 结合统计结果讨论分析第119-125页
            4.2 刍议从“解药毒”角度探讨治疗CIN当用和法第125-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2页
    第三部分: 结论、创新点、展望第132-134页
        1. 结论第132页
        2. 创新点第132页
        3. 不足和展望第132-134页
附录第134-148页
个人简历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供本院博士论文评审用)第151-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窦汉卿腧穴、刺灸法研究
下一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针灸诊疗方案构建:一项混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