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CeO_2概述 | 第11-18页 |
1.2.1 CeO_2的晶体结构 | 第11-12页 |
1.2.2 CeO_2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2.3 CeO_2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 CeO_2光催化降解研究概述 | 第18-24页 |
1.3.1 CeO_2光催化降解原理 | 第18-19页 |
1.3.2 CeO_2光催化性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4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7-31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8-31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页 |
2.3.2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8-29页 |
2.3.3 傅利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9页 |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 | 第29-30页 |
2.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 第30-31页 |
第3章 La~(3+)掺杂CeO_2的水热法合成及表征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材料的合成 | 第31-32页 |
3.2.1 合成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3.2.2 合成操作步骤 | 第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3.3.1 XRD分析 | 第32-33页 |
3.3.2 综合热分析 | 第33-34页 |
3.3.3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 第34-36页 |
3.3.4 傅利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3.5 能谱分析 | 第37-38页 |
3.3.6 SEM分析 | 第38-41页 |
3.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1-43页 |
3.3.8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沉淀剂及表面活性剂对La~(3+)掺杂CeO_2的影响 | 第48-55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样品合成与制备 | 第48-49页 |
4.2.1 合成的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4.2.2 样品合成的操作步骤 | 第49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9-53页 |
4.3.1 XRD分析 | 第49-51页 |
4.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4.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La~(3+)掺杂CeO_2的光催化性能 | 第55-67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 第55-56页 |
5.2.1 样品对亚甲基蓝暗吸附性 | 第55页 |
5.2.2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 第55-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5.3.1 La~(3+)含量对Ce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5.3.2 不同形貌La~(3+)掺杂CeO_2的光催化性能 | 第59-62页 |
5.3.3 亚甲基蓝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