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流化床化学链空分制氧系统建模及性能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化学链空分技术原理 | 第12-14页 |
1.3 化学链空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适宜的氧载体 | 第14-16页 |
1.3.2 氧载体反应性能 | 第16-17页 |
1.3.3 化学链空分的集成应用 | 第17-1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建立串行流化床的CLAS模型 | 第23-36页 |
2.1 过程描述 | 第23-26页 |
2.1.1 CLAS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2.1.2 CLAS流程模型 | 第24-26页 |
2.2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 第26-28页 |
2.3 流化床反应器模型 | 第28-33页 |
2.3.1 还原反应器模型 | 第29-31页 |
2.3.2 氧化反应器模型 | 第31-33页 |
2.4 Fortran程序实现 | 第33-34页 |
2.4.1 建模过程 | 第33-34页 |
2.4.2 Fortran子程序的编译与链接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CLAS模型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3.1 模型验证 | 第36-37页 |
3.2 灵敏度分析 | 第37-41页 |
3.2.1 还原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氧化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空气流率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氮气流率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热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3.3.1 反应器温度对SEC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气体流量对SEC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多变量优化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CLAS过程的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 第47-56页 |
4.1 设计流程 | 第47-48页 |
4.2 设计方案 | 第48-50页 |
4.2.1 选择初始参数 | 第48页 |
4.2.2 空气量的确定 | 第48-49页 |
4.2.3 氧载体床料量和循环量计算 | 第49-50页 |
4.3 确定反应器几何尺寸 | 第50-52页 |
4.3.1 临界流化速度和终端速度 | 第50-51页 |
4.3.2 反应器几何尺寸确定 | 第51-52页 |
4.4 设计结果与测试 | 第52-54页 |
4.4.1 设计结果 | 第52页 |
4.4.2 过程模型2.0测试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5.2 创新点 | 第5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