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高温胁迫定义 | 第14页 |
1.2.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3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4-38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2.2 试验地概况 | 第24页 |
2.3 试验处理 | 第24-26页 |
2.3.1 红提葡萄高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2 恒定高温胁迫处理 | 第25页 |
2.3.3 变温高温胁迫处理 | 第25-26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37页 |
2.4.1 高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4.2 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26-29页 |
2.4.3 抗衰老特性的测定 | 第29-33页 |
2.4.4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2.4.5 热激蛋白及热激转录因子的测定 | 第34-3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38-64页 |
3.1 红提葡萄高温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 第38-40页 |
3.1.1 红提葡萄叶片细胞伤害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38-39页 |
3.1.2 红提葡萄叶片转化细胞伤害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39页 |
3.1.3 红提葡萄高半致死温度确定 | 第39-40页 |
3.2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0-48页 |
3.2.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2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模拟比较 | 第43-45页 |
3.2.4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过程4种模型的评价 | 第45-47页 |
3.2.5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48-53页 |
3.3.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参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3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流动分配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3-61页 |
3.4.1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2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3 变温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过程的模拟比较 | 第56-58页 |
3.4.4 变温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光响应过程4种模型的评价 | 第58-60页 |
3.4.5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61-64页 |
第四章 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抗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64-74页 |
4.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抗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64-69页 |
4.1.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活性氧物质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2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 第65-66页 |
4.1.3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4.1.4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抗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69-72页 |
4.2.1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活性氧物质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2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 第70页 |
4.2.3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4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74-82页 |
5.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74-77页 |
5.1.1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生长素的影响 | 第74-75页 |
5.1.2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赤霉素的影响 | 第75-76页 |
5.1.3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反玉米素的影响 | 第76页 |
5.1.4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脱落酸的影响 | 第76-77页 |
5.2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77-80页 |
5.2.1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生长素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2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赤霉素的影响 | 第78页 |
5.2.3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反玉米素的影响 | 第78-79页 |
5.2.4 变温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顶芽脱落酸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80-82页 |
第六章 恒定高温胁迫对红提葡萄叶片热激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2-90页 |
6.1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2-84页 |
6.1.1 VvHsp70基因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82-83页 |
6.1.2 VvHsp100基因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83-84页 |
6.2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叶片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4-87页 |
6.2.1 VvHsfA1基因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84-85页 |
6.2.2 VvHsfA2基因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85-86页 |
6.2.3 VvHsfB1基因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86-87页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87-90页 |
第七章 高温胁迫等级的确定 | 第90-98页 |
7.1 恒定高温胁迫等级的确定 | 第90-93页 |
7.1.1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各指标与MDA和REC的相关性分析 | 第90-91页 |
7.1.2 恒定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91-92页 |
7.1.3 恒定高温胁迫等级的划分 | 第92-93页 |
7.2 变温高温胁迫等级的确定 | 第93-97页 |
7.2.1 变温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各指标与MDA和REC的相关性分析 | 第93-94页 |
7.2.2 变温高温胁迫下红提葡萄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94-95页 |
7.2.3 变温高温胁迫等级的划分 | 第95-97页 |
7.3 小结与讨论 | 第97-9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8.2 创新点 | 第99-100页 |
8.3 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8页 |
作者简介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