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除草剂的污染及其处理方法 | 第10-13页 |
1.2.1 除草剂的使用现状与危害 | 第10-11页 |
1.2.2 除草剂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3 光催化技术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光催化技术的机理 | 第14页 |
1.3.2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光催化氧化与臭氧氧化技术联用 | 第15-19页 |
1.4.1 臭氧光催化技术的机理 | 第15-17页 |
1.4.2 臭氧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LaFeO_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臭氧光催化效果的研究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LaFeO_3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4页 |
2.2.4 臭氧光催化活性测试与评价 | 第24页 |
2.3 样品表征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样品的XRD和EDS能谱分析 | 第24-25页 |
2.3.2 SEM分析 | 第25页 |
2.3.3 UV-Vis及Mott–Schottky曲线分析 | 第25-27页 |
2.4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27-31页 |
2.4.1 臭氧光催化活性试验 | 第27-30页 |
2.4.2 臭氧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三章 P25/g-C_3N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臭氧光催化效果的研究 | 第32-52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P25/C_3N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34页 |
3.2.4 臭氧光催化活性测试与评价 | 第34-35页 |
3.2.5 光电流响应及阻抗测试 | 第35页 |
3.2.6 捕获实验 | 第35页 |
3.3 样品表征分析 | 第35-40页 |
3.3.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3.3.2 FT-IR分析 | 第36-37页 |
3.3.3 SEM和TEM分析 | 第37-39页 |
3.3.4 UV-Vis分析 | 第39页 |
3.3.5 PL分析 | 第39-40页 |
3.4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0-50页 |
3.4.1 臭氧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40-46页 |
3.4.2 瞬态光电流和阻抗分析 | 第46-47页 |
3.4.3 捕获实验的分析 | 第47-48页 |
3.4.4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CoP/g-C_3N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臭氧光催化效果的研究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0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2-53页 |
4.2.1 CoP/C_3N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4.2.2 样品的表征 | 第54页 |
4.2.3 臭氧光催化活性测试与评价 | 第54页 |
4.2.4 光电流响应及阻抗测试 | 第54-55页 |
4.2.5 捕获实验 | 第55页 |
4.3 样品表征分析 | 第55-57页 |
4.3.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55-56页 |
4.3.2 SEM和EDS分析 | 第56页 |
4.3.3 UV-Vis分析 | 第56-57页 |
4.4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7-61页 |
4.4.1 臭氧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57-59页 |
4.4.2 光电流响应及阻抗分析 | 第59-60页 |
4.4.3 捕获实验的分析 | 第60-61页 |
4.4.4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