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关系、社会约制论文

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影响力最大化第17-18页
        1.2.2 多目标优化算法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第19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9-21页
第二章 社交网络与多目标优化相关理论第21-30页
    2.1 社交网络及其特点第21-22页
    2.2 社交网络影响力的度量第22-23页
        2.2.1 基于中心性度量第22-23页
        2.2.2 PageRank第23页
    2.3 社交网络影响力传播模型第23-25页
        2.3.1 传染病模型第24页
        2.3.2 独立级联模型(ICM)第24-25页
        2.3.3 线性阈值模型(LTM)第25页
    2.4 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求解算法第25-28页
        2.4.1 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第25-26页
        2.4.2 影响力最大化求解算法第26-28页
    2.5 多目标优化方法第28-30页
        2.5.1 多目标问题的定义第28页
        2.5.2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28-30页
第三章 影响力最大化模型与求解算法第30-44页
    3.1 引例第30-32页
    3.2 影响力模型构建第32-36页
        3.2.1 信息扩散影响目标第33-34页
        3.2.2 用户兴趣偏好目标第34-35页
        3.2.3 企业预算目标第35-36页
    3.3 基于蒙特卡洛抽样的节点影响力计算第36-38页
    3.4 基于MOEA/D的种子节点选择算法第38-43页
        3.4.1 算法框架第38-39页
        3.4.2 种子节点选择算法第39-41页
        3.4.3 遗传算子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并行化计算与实验分析第44-56页
    4.1 并行化计算的需求第44页
    4.2 基于Hadoop的计算框架第44-46页
    4.3 算法并行化设计第46-48页
    4.4 实验与分析第48-56页
        4.4.1 并行化实验第50-51页
        4.4.2 一般性实验结果第51-53页
        4.4.3 实验对比第53页
        4.4.4 敏感性分析第53-55页
        4.4.5 实验结论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总结第56-57页
    5.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先验知识的深度Q神经网络算法在室内路径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促进冈比亚女性政治参与的国际因素(200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