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p-n型复合材料的概述 | 第12-23页 |
1.2.1 n型氧化铁的概述 | 第12-18页 |
1.2.2 p型铁酸钙的概述 | 第18-21页 |
1.2.3 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2.4 光催化剂的固定化 | 第23页 |
1.3 目标污染物 | 第23-27页 |
1.3.1 甲基橙 | 第24-25页 |
1.3.2 苯酚 | 第25-27页 |
1.4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27-34页 |
1.4.1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27-30页 |
1.4.2 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1.4.3 光催化反应的应用 | 第32-34页 |
1.5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5.1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页 |
1.5.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第2章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48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页 |
2.2 n-Fe_2O_3/p-CaFe_2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8页 |
2.2.1 Fe_2O_3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2 Fe_2O_3/CaFe_2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2.2.3 硅藻土负载复合光催化剂 | 第38页 |
2.3 Fe_2O_3/CaFe_2O_4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38-40页 |
2.3.1 XRD测试 | 第38-39页 |
2.3.2 SEM测试 | 第39页 |
2.3.3 FTIR测试 | 第39页 |
2.3.4 DSC测试 | 第39-40页 |
2.3.5 TGA测试 | 第4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2.4.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40-41页 |
2.4.2 样品的SEM分析 | 第41-42页 |
2.4.3 样品的FTIR分析 | 第42-43页 |
2.4.4 样品的DSC分析 | 第43-45页 |
2.4.5 样品的TGA分析 | 第45-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 第48-66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8-50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1.2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48-50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3.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1-52页 |
3.3.2 复合光催化剂不同质量比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复合光催化剂的量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H_2O_2的量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pH值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6 甲基橙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7 负载前后光催化降解效率对比 | 第57-58页 |
3.3.8 甲基橙及其降解产物的液相分析 | 第58-61页 |
3.3.9 甲基橙降解机理初步探索 | 第61-64页 |
3.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机理探讨 | 第66-7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66-67页 |
4.1.2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67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6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7-74页 |
4.2.1 苯酚及其降解产物的液相分析 | 第67-72页 |
4.2.2 苯酚降解机理初步探索 | 第72-74页 |
4.3 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