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滴灌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水分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水分调控对农田微环境效应的影响 | 第16页 |
1.2.3.1 合理控水,提高水分利用 | 第16页 |
1.2.3.2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第16页 |
1.2.4 水分调控对作物物候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5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7-21页 |
1.2.5.1 水分调控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 第17页 |
1.2.5.2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3 水分调控对作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5.4 水分调控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5.5 水分调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20页 |
1.2.5.6 水分调控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6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22页 |
2.2 试验内容 | 第22页 |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2-24页 |
2.4 试验相关仪器 | 第24页 |
2.5 主要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4-26页 |
2.5.1 土壤容重的测定 | 第24页 |
2.5.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5.3 酿造葡萄耗水量计算 | 第24-25页 |
2.5.4 地温的测定 | 第25页 |
2.5.5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2.5.6 品质的测定 | 第25-26页 |
2.5.7 产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6 数据分析统计 | 第26页 |
2.7 田间管理 | 第26-28页 |
2.7.1 整形修剪 | 第26页 |
2.7.2 科学施肥 | 第26-27页 |
2.7.3 病虫防治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不同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28-41页 |
3.1 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 第28-33页 |
3.1.1 萌芽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3.1.2 抽蔓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3.1.3 开花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3.1.4 浆果膨大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1.5 着色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3.2 不同生育期内不同耕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33-36页 |
3.3 酿造葡萄全生育期耗水规律 | 第36-37页 |
3.4 酿造葡萄日耗水强度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地温的影响 | 第41-48页 |
4.1 酿造葡萄全生育期内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1-46页 |
4.1.1 萌芽期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4.1.2 抽蔓期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2-43页 |
4.1.3 开花期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4.1.4 浆果膨大期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4-45页 |
4.1.5 着色成熟期土壤温度垂直日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4.2 讨论与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48-55页 |
5.1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48页 |
5.2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单枝干重的影响 | 第48-50页 |
5.2.1 单枝叶片干重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5.2.2 单枝茎干重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5.3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果实干重增长速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果实鲜重增长速率的影响 | 第51页 |
5.5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横、纵径变化的影响 | 第51-53页 |
5.6 讨论与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5-67页 |
6.1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6.1.1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55页 |
6.1.2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6.2 调亏灌溉下酿造葡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56-60页 |
6.2.1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6.2.2 调亏灌溉下酿造葡萄产量与全生育期耗水量的关系 | 第57-58页 |
6.2.3 酿造葡萄各阶段水分生产函数 | 第58-60页 |
6.3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60-62页 |
6.3.1 调亏灌溉对果粒重的影响 | 第60页 |
6.3.2 调亏灌溉对果粒横、纵径的影响 | 第60-61页 |
6.3.3 调亏灌溉对花色苷的影响 | 第61-62页 |
6.4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理化品质的影响 | 第62-64页 |
6.4.1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可滴定酸的影响 | 第62页 |
6.4.2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总糖的影响 | 第62-63页 |
6.4.3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单宁的影响 | 第63页 |
6.4.4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总酚的影响 | 第63-64页 |
6.5 讨论与小结 | 第64-67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7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7-69页 |
7.1.1 调亏灌溉对土壤水分和耗水规律的影响 | 第67页 |
7.1.2 调亏灌溉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67页 |
7.1.3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67-68页 |
7.1.4 调亏灌溉对酿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8-69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