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输油管道温度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1.2.2 深度神经网络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控制机理分析 | 第18-30页 |
2.1 管道电磁场分布分析 | 第18-25页 |
2.1.1 集肤效应 | 第18-21页 |
2.1.2 邻近效应 | 第21-22页 |
2.1.3 集肤深度分析 | 第22-24页 |
2.1.4 集肤效应管道功率分析 | 第24-25页 |
2.2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建模 | 第25-29页 |
2.2.1 管道-电缆系统的电感和电容效应 | 第25-27页 |
2.2.2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热模型分析 | 第27-28页 |
2.2.3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整体模型分析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30-42页 |
3.1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传统控制策略 | 第30页 |
3.2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深度神经网络控制策略 | 第30-40页 |
3.2.1 训练材料的获取 | 第31-33页 |
3.2.2 深度神经网络控制策略 | 第33-37页 |
3.2.3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神经网络优化 | 第37-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参数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42-58页 |
4.1 LCL滤波器设计 | 第42-46页 |
4.2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加热电流频率选择 | 第46-48页 |
4.3 电流内环参数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48-52页 |
4.4 不同控制策略仿真对比 | 第52-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 第58-69页 |
5.1 硬件平台整体结构 | 第58-59页 |
5.2 弱电控制平台硬件设计 | 第59-63页 |
5.2.1 电压电流采样及调理电路设计 | 第59-61页 |
5.2.2 温度采样及调理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5.2.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5.3 主电路实验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5.4 软件设计 | 第64-65页 |
5.5 实验结果 | 第65-68页 |
5.5.1 电流内环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5.5.2 温度外环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