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宜丰禅宗文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8页 |
第二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8-10页 |
第三节 选题的角度 | 第10页 |
第四节 需要界定的几个概念 | 第10-12页 |
一、宋代宜丰行政地域范围界定 | 第10页 |
二、“宜丰禅僧”的界定 | 第10页 |
三、“宜丰文士”的界定 | 第10页 |
四、“宜丰禅文”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五、“宜丰禅赋”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宜丰禅宗与文学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宜丰禅宗的禅学思想 | 第12-16页 |
一、黄檗希运的“心”说 | 第12-14页 |
二、洞山良价的“儒禅”说 | 第14-15页 |
三、惠洪的“文字禅”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宜丰禅宗对文学的沾溉之功 | 第16-24页 |
一、对禅宗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对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 | 第19-24页 |
第三章 宜丰禅诗的创作 | 第24-41页 |
第一节 禅诗创作的主要内容 | 第24-38页 |
一、描写宜丰自然山水 | 第24-27页 |
二、谈禅论道 | 第27-29页 |
三、禅茶诗 | 第29-30页 |
四、品艺诗 | 第30-32页 |
五、交游唱和诗 | 第32-36页 |
六、关注现实之作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禅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 第38-41页 |
一、浓郁的地域特色 | 第38页 |
二、平淡简放 | 第38-39页 |
三、审美意象的哲理化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宜丰禅文的创作 | 第41-52页 |
第一节 碑铭的创作 | 第41-45页 |
一、碑文的创作 | 第41-43页 |
二、铭文的创作 | 第43-45页 |
第二节 颂赞的创作 | 第45-47页 |
一、颂的创作 | 第45-46页 |
二、赞的创作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序记的创作 | 第47-52页 |
一、序的创作 | 第47-49页 |
二、记的创作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宜丰禅词禅赋的创作 | 第52-57页 |
第一节 词的创作 | 第52-54页 |
一、写景咏物: | 第52-53页 |
二、抒写禅思禅趣 | 第53页 |
三、唱和词 | 第53-54页 |
四、称颂禅师品德 | 第54页 |
第二节 赋的创作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