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对乙酰氨基酚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2 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临床治疗现状 | 第14-15页 |
1.1.3 植物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减弱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圣草酚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1 圣草酚在中草药及果蔬中的分布 | 第16-17页 |
1.2.2 圣草酚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 第18-21页 |
1.3.1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类及组织分布 | 第18-19页 |
1.3.2 黄酮类化合物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3 葡萄糖醛酸化代谢评价模型 | 第19-21页 |
1.4 立项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圣草酚减弱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作用研究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1 药品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仪器 | 第24页 |
2.2.3 动物 | 第24页 |
2.3 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2.3.2 动物造模及实验分组 | 第25页 |
2.3.3 样本采集 | 第25-26页 |
2.3.4 生化指标检测 | 第26页 |
2.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6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26页 |
2.5 结果 | 第26-32页 |
2.5.1 腹腔注射圣草酚在减弱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上的作用 | 第26-28页 |
2.5.2 静脉注射圣草酚在减弱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上的作用 | 第28-30页 |
2.5.3 灌胃给药圣草酚在减弱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上的作用 | 第30-32页 |
2.6 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圣草酚的代谢机理研究 | 第35-76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6-38页 |
3.2.1 药品与试剂 | 第36-37页 |
3.2.2 仪器 | 第37页 |
3.2.3 动物 | 第37-38页 |
3.3 方法 | 第38-50页 |
3.3.1 圣草酚及代谢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8-39页 |
3.3.2 圣草酚Ⅰ相及Ⅱ相代谢孵育体系的建立 | 第39-41页 |
3.3.3 微粒体的制备 | 第41-43页 |
3.3.4 浓度转化因子实验 | 第43页 |
3.3.5 圣草酚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亚型筛选实验 | 第43-44页 |
3.3.6 酶动力学实验 | 第44-46页 |
3.3.7 体外化学抑制剂实验 | 第46-47页 |
3.3.8 方法学验证 | 第47-48页 |
3.3.9 圣草酚小鼠单向在体肠灌流实验 | 第48-50页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50页 |
3.5 结果 | 第50-74页 |
3.5.1 圣草酚及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结构的确定 | 第50-53页 |
3.5.2 圣草酚体外磺酸化代谢及I相代谢 | 第53-55页 |
3.5.3 圣草酚肝微粒体最佳孵育条件的确定 | 第55-56页 |
3.5.4 圣草酚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亚型筛选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3.5.5 酶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57-68页 |
3.5.6 体外化学抑制剂实验结果 | 第68-69页 |
3.5.7 方法学验证结果 | 第69-73页 |
3.5.8 圣草酚小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3.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在圣草酚减弱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中的作用 | 第76-95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76-77页 |
4.2.1 药品与试剂 | 第76-77页 |
4.2.2 仪器 | 第77页 |
4.2.3 实验动物 | 第77页 |
4.3 PK-PD研究比较灌胃与腹腔注射圣草酚在减弱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差异 | 第77-85页 |
4.3.1 方法 | 第77-80页 |
4.3.2 统计学分析 | 第80页 |
4.3.3 结果 | 第80-85页 |
4.4 UGTs的化学抑制剂甘草次酸对圣草酚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4.4.1 方法 | 第85-86页 |
4.4.2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 | 第86页 |
4.4.3 结果 | 第86-87页 |
4.5 UGTs的化学抑制剂甘草次酸对圣草酚减弱小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作用的影响 | 第87-90页 |
4.5.1 方法 | 第87-88页 |
4.5.2 统计学分析 | 第88页 |
4.5.3 结果 | 第88-90页 |
4.6 利用Ugt1~(+/-)与野生型小鼠考察灌胃圣草酚减弱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作用 | 第90-93页 |
4.6.1 方法 | 第90-91页 |
4.6.2 统计学分析 | 第91页 |
4.6.3 结果 | 第91-93页 |
4.7 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圣草酚减弱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95-113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96-97页 |
5.2.1 药品与试剂 | 第96-97页 |
5.2.2 仪器 | 第97页 |
5.2.3 动物 | 第97页 |
5.3 方法 | 第97-102页 |
5.3.1 动物造模及实验分组 | 第97页 |
5.3.2 样本采集 | 第97页 |
5.3.3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97-98页 |
5.3.4 ELISA检测 | 第98页 |
5.3.5 Caspase-3活性检测 | 第98页 |
5.3.6 TUNEL凋亡检测 | 第98页 |
5.3.7 圣草酚在对乙酰氨基酚毒性代谢物生成上的影响 | 第98-102页 |
5.4 统计学分析 | 第102页 |
5.5 结果 | 第102-111页 |
5.5.1 圣草酚抑制对乙酰氨基酚毒性代谢物的生成 | 第102-105页 |
5.5.2 圣草酚缓解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谷胱甘肽耗竭 | 第105-107页 |
5.5.3 圣草酚降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 第107-108页 |
5.5.4 圣草酚减少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108-111页 |
5.6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缩写词简表 | 第121-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